截止收盘,沪指涨0.05%,收报3350.13点;深证成指涨0.09%,收报10513.12点;创业板指涨0.13%,收报2104.63点。沪深两市成交额时隔50个交易日后再度跌破一万亿,创出年内成交额次低,较昨日缩量1578亿。
今天市场继续震荡一天,成交量进一步萎缩,已经跌破1万亿关口,盘面上机器人等科技股小幅反弹,银行股稳定指数,而昨日强势的资源、军工、医疗跌幅居前。技术上来看,指数无量反弹就会受阻回落,目前继续关注3360-3380区域压力,笔者认为只有科技和金融领涨下放量才有望突破,在放量突破之前,整体应当维持谨慎。就明天而言,相对又关键了,指数地量之后往往容易变盘,加上晚上特朗普要公布关税方案,就看消息落地后资金是否回流市场了,此外清明小长假将近,看市场是否会出现降准的消息。总的来看,笔者认为短线又要有方向性的选择了,我们没必要去猜方向,操作上可继续观望,等待市场选择好了以后再跟随就可以了。
成长基金:国内两会强调“新质生产力”与科技自立自强,半导体国产替代、AI应用(如低空经济、机器人)、商业航天等被列为重点方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AI技术突破(如DeepSeek开源大模型)推动算力需求,半导体设备、IDC产业链等硬件端率先受益;消费电子(AI手机/眼镜)与新能源(锂电排产回升)呈现边际改善信号。一季报披露期临近,部分高估值科技股(如AI应用端)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估值收缩。美国关税政策(4月2日生效)对半导体、汽车等出口依赖型行业构成短期冲击,需警惕供应链成本上升风险。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叠加国内增量资金不足,科技成长板块或面临资金分流压力(如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回升)。成长主题基金短期需警惕业绩验证与政策扰动,但中长期仍为配置核心。建议采取“科技硬核+困境反转”的哑铃策略,聚焦半导体、AI算力及低空经济等高确定性方向,同时保留防御性仓位对冲波动。密切跟踪4月一季报、关税政策落地及美联储议息会议,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蓝筹基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消费补贴(如家电以旧换新)、地产政策优化等提振蓝筹板块。沪深300指数PE仅13倍,股息率高于国债,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在美股滞胀风险外溢、A股风格切换的背景下,低估值蓝筹(如银行、石油石化)成为资金避风港。蓝筹主题基金短期受益于政策红利与防御属性,中长期需把握“传统+科技”双主线。建议采取哑铃策略,核心仓聚焦消费、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卫星仓博弈科技蓝筹与困境反转机会。对于深度套牢的蓝筹基金,可采取“底仓持有+波段操作”降低持仓成本,或转换至均衡型蓝筹基金,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科技主题基金:两会明确“新质生产力”与AI+发展方向,半导体国产替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被列为重点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DeepSeek开源大模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如新凯来发布全链条设备)等技术突破推动AI从概念转向应用,算力需求激增带动硬件端景气度提升。一季度末科技板块出现高低切换,高估值AI应用端(如部分AI软件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回调。市场从过热领域转向业绩支撑赛道,半导体、算力硬件(光模块、服务器)获资金持续流入,而部分软科技(如元宇宙、虚拟人)因商业化滞后遭减持。科技主题基金短期需警惕业绩验证与流动性扰动,但中长期仍是政策与产业共振的核心方向。建议采取“硬核科技+困境反转”哑铃策略,优先配置半导体、AI算力及低空经济等高确定性赛道,同时保留防御性仓位对冲波动。重点关注4月一季报数据、关税政策落地及美联储议息会议,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半导体基金:2025年半导体行业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三期注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加速。国产替代重点聚焦设备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及先进封装技术(Chiplet)等领域,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显著提升。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4年同比增长20%,2025年传统消费电子(如手机、PC)需求回暖叠加AI硬件(如AI手机、服务器)爆发,行业进入“库存去化→产能释放→盈利修复”周期。晶圆制造龙头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封测环节受益于技术升级需求。对于半导体主题基金,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并逢低布局;
新能源基金:国内“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等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中部分投向新能源基建,氢能、储能等领域获政策倾斜。国际层面,欧盟REPower EU计划、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口提供支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2025年回升至57%,光伏、风电年新增装机量保持全球第一。2025年1月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49.6%,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出口占全球份额超60%。当前新能源产业估值处历史底部区间,建议新能源基金长期持有;
消费主题基金:近期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如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消费券发放),推动A股消费板块年内涨幅超6%,超80%消费主题基金实现正收益。消费板块PE仍处于历史低位(中证消费指数PE 25倍,分位点30%),白酒、家电等细分行业性价比凸显。建议采用“核心宽基ETF(60%)+主动成长基金(30%)+细分主题工具(10%)”的组合策略,重点配置家电以旧换新、AI+消费、银发经济等政策受益方向;
军工主题基金:2025年1月,军工行业整体表现较为平稳,但部分公司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业绩承压。根据Wind数据,66家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14家公司实现正增长,19家公司业绩为正但同比下滑,6家公司业绩为负但同比减亏,27家公司业绩为负且亏损扩大。军工板块内部表现分化,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个股表现突出,如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概念的个股涨幅较大。同时,一些传统军工领域的个股受订单落地预期、业绩压力等因素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军工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2024年受到一定压力,主要受毛利率下降、费用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但随着行业内部的整合和优化,以及新项目的逐步放量,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军工行业在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会有大量的订单补发,推动行业的景气度恢复。军方和重点单位正在积极制定“十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增长点做准备。看好主战装备的增量方向和具备军工科技属性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因此,建议适当配置军工主题基金;
医药主题基金: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由发达市场品牌药驱动。预计到2025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到数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数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特点,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医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领域,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一些头部药企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研发管线以及全球化布局优势,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积极创新,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新疗法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叠加医药板块在过去一年持续被低估,估值具备较高吸引力,持续看好创新药、创新高值耗材;
债券基金: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适度宽松”,但降息降准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资金面维持紧平衡,同业存单利率与资金价格倒挂,银行负债压力仍在。1-2月经济数据显示政策拉动内需回升,但CPI疲软、出口增速回落,内生增长动能偏弱。市场对二季度政策脉冲后的经济回落存在担忧,导致债市对基本面定价不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24年底的1.6%反弹至1.89%,接近2024年12月“适度宽松”政策前的水平,进一步上行空间或受限于广谱利率下行趋势,但短期可能维持高位震荡(1.8%-2.0%)。建议债基可以逢低配置。
美股基金:美国2月核心PCE同比上涨2.8%,创13个月新高,环比增速0.4%亦超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至57(2022年以来最低),长期通胀预期升至1993年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市场对“低增长+高通胀”的担忧加剧。4月2日实施的汽车及零部件25%关税引发供应链成本担忧,欧盟、加拿大反制预期加剧市场波动。芯片、铜等商品关税预期升温,COMEX铜价溢价达1400美元。中国DeepSeek技术突破降低算力成本,动摇美股科技巨头高资本支出模式,英伟达、特斯拉等年内回调超10%。当前美股基金处于“高波动、高分化”阶段,美股短期在滞胀、政策与估值压力下维持震荡偏空,建议防御为主。
港股基金:受前期获利盘回吐、美国关税政策扰动(4月2日生效)及财报季前情绪谨慎影响,港股持续走弱。短期或受关税政策落地、一季报业绩验证期,市场可能加剧波动。前期DeepSeek技术突破驱动的估值扩张阶段结束,市场转向关注业绩兑现及AI资本开支计划。中期经济数据修复、科技产业催化及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仍构成支撑。建议投资者采取“哑铃策略”,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防御,灵活应对波动,重点关注政策催化与业绩超预期方向;
黄金基金:近期金价再创新高,推动金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3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但释放鸽派信号,2025年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押注累计降息66个基点),实际利率下行支撑金价;中东冲突(如胡塞武装袭击以色列)、俄乌和谈僵局及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推升避险情绪;全球央行连续3年购金超1000吨,2024年贡献黄金需求增量的70%;新兴市场央行(如中国、印度)持续增持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操作上,建议逢低适当布局,追高则需谨慎;
原油基金:近期国际油价疲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供应过剩压力:OPEC+计划自4月起逐步增产13.8万桶/日,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达1361万桶/日,全球日过剩量约95万桶。美国制裁伊朗原油出口(如亚洲某炼厂断供)短期推升油价,但俄罗斯原油出口恢复至570万桶/日形成对冲;二是需求疲软与替代风险:美联储降息初期抑制经济活力,中国原油进口增速放缓,IEA下调全球需求增速至103万桶/日;新能源汽车普及(全球保有量超5,000万辆)加速石油替代,预计2025年替代量超1亿吨;三是地缘政策扰动:美国对伊朗新制裁、中东局势反复及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4月2日落地)加剧市场波动。近期布伦特原油因地缘风险溢价反弹至72.38美元/桶,但OPEC+增产预期压制长期涨幅。对原油基金投资者而言,建议以波段操作为主,结合技术面信号和宏观政策灵活调整仓位,同时通过多元化配置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美债基金:美联储3月FOMC会议放缓缩表(国债减持上限从250亿降至50亿美元),但官员对降息节奏分歧扩大,全年降息1-3次的概率并存。2月CPI、PPI降温缓解通胀担忧,但零售数据疲软与关税政策(4月2日落地)推升结构性通胀风险。美联储缩表放缓缓解流动性压力,经济衰退预期升温推动避险需求,10年期收益率或在4.1%-4.5%区间震荡。今年一月中以来,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已经兑现了部分降息预期,建议可以适当减持美债基金。
(择尔裕旗下青柏资管研究部总监兼潜龙2号投资经理 石财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