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收盘,沪指涨1.58%,收报3145.55点;深证成指涨0.64%,收报9424.68点;创业板指涨1.83%,收报1840.31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6256亿,较昨日小幅放量378亿。今天全球市场都出现了反弹,通常来讲市场急跌后的第一次反弹后还会有二次探底确认低点,预计明天冲高回落再次探底的概率大,但从今天消息面管理层持续发声维稳市场的态度看,预计跌破3000的概率较低。
今天笔者说说市场暴跌后我们该关注哪类机会。本轮下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20年3月因为疫情全球股市的暴跌,两者还是较为相似的,都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对全球经济的悲观引发股市暴跌,那轮行情见底后涨的最好的两个板块,一个是消费,这是博弈政策的利好,需要扩大内需来刺激当时经济;第二个是新能源,这是当时站在当时风口下高速成长的行业,因为大环境不好被错杀,市场企稳后快速上升,典型隆基绿能17跌到10后面又涨到70,赣锋锂业43跌到23后面又涨到150。当前形势下其实也是类似的,关税下依旧需要扩大内需来对冲出口下滑的压力,今天消费股已经开始表现了,另一方面当前站在风口下的行业就是机器人、算力等科技股,短线因为大环境不好回落超过百分40就是天赐良机。综上,笔者认为喜欢博弈政策的可逢低关注消费股,喜欢做行业成长的那么就低吸机器人、算力等科技股吧。
成长基金:人工智能进入技术落地阶段,算力基础设施(如国产芯片)、AI应用(智能驾驶、机器人)成为重点方向。经历供给侧出清后,光伏、锂电等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突破亦带来结构性机会。最近,受科技股交易拥挤、关税政策冲击及流动性收紧影响,成长风格基金(如人工智能、新能源主题)近期普遍回撤10%-15%,部分高估值标的(PE>50倍)面临业绩证伪风险。成长风格基金短期承压、长期向好,建议关注调整带来的低吸机会。
蓝筹基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消费补贴(如家电以旧换新)、地产政策优化等提振蓝筹板块。沪深300指数PE仅13倍,股息率高于国债,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在美股滞胀风险外溢、A股风格切换的背景下,低估值蓝筹(如银行、石油石化)成为资金避风港。蓝筹主题基金短期受益于政策红利与防御属性,中长期需把握“传统+科技”双主线。建议采取哑铃策略,核心仓聚焦消费、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卫星仓博弈科技蓝筹与困境反转机会。对于深度套牢的蓝筹基金,可采取“底仓持有+波段操作”降低持仓成本,或转换至均衡型蓝筹基金,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科技主题基金:两会明确“新质生产力”与AI+发展方向,半导体国产替代、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被列为重点领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DeepSeek开源大模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如新凯来发布全链条设备)等技术突破推动AI从概念转向应用,算力需求激增带动硬件端景气度提升。一季度末科技板块出现高低切换,高估值AI应用端(如部分AI软件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回调。市场从过热领域转向业绩支撑赛道,半导体、算力硬件(光模块、服务器)获资金持续流入,而部分软科技(如元宇宙、虚拟人)因商业化滞后遭减持。科技主题基金短期需警惕关税影响、业绩验证与流动性扰动,但中长期仍是政策与产业共振的核心方向。建议采取“硬核科技+困境反转”哑铃策略,优先配置半导体、AI算力及低空经济等高确定性赛道,同时保留防御性仓位对冲波动,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半导体基金:2025年半导体行业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三期注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加速。国产替代重点聚焦设备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及先进封装技术(Chiplet)等领域,预计2025年国产化率将显著提升。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4年同比增长20%,2025年传统消费电子(如手机、PC)需求回暖叠加AI硬件(如AI手机、服务器)爆发,行业进入“库存去化→产能释放→盈利修复”周期。晶圆制造龙头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封测环节受益于技术升级需求。对于半导体主题基金,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并逢低布局;
新能源基金:国内“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等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能源作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重点,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中部分投向新能源基建,氢能、储能等领域获政策倾斜。国际层面,欧盟REPower EU计划、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口提供支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2025年回升至57%,光伏、风电年新增装机量保持全球第一。2025年1月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49.6%,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出口占全球份额超60%。当前新能源产业估值处历史底部区间,建议新能源基金长期持有;
消费主题基金:近期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如家电以旧换新、汽车补贴、消费券发放),推动A股消费板块年内涨幅超6%,超80%消费主题基金实现正收益。消费板块PE仍处于历史低位(中证消费指数PE 25倍,分位点30%),白酒、家电等细分行业性价比凸显。建议采用“核心宽基ETF(60%)+主动成长基金(30%)+细分主题工具(10%)”的组合策略,重点配置家电以旧换新、AI+消费、银发经济等政策受益方向;
军工主题基金:2025年1月,军工行业整体表现较为平稳,但部分公司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业绩承压。根据Wind数据,66家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14家公司实现正增长,19家公司业绩为正但同比下滑,6家公司业绩为负但同比减亏,27家公司业绩为负且亏损扩大。军工板块内部表现分化,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个股表现突出,如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概念的个股涨幅较大。同时,一些传统军工领域的个股受订单落地预期、业绩压力等因素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军工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2024年受到一定压力,主要受毛利率下降、费用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但随着行业内部的整合和优化,以及新项目的逐步放量,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军工行业在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会有大量的订单补发,推动行业的景气度恢复。军方和重点单位正在积极制定“十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增长点做准备。看好主战装备的增量方向和具备军工科技属性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因此,建议适当配置军工主题基金;
医药主题基金: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由发达市场品牌药驱动。预计到2025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到数万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数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特点,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医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领域,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一些头部药企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研发管线以及全球化布局优势,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积极创新,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新疗法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叠加医药板块在过去一年持续被低估,估值具备较高吸引力,持续看好创新药、创新高值耗材;
债券基金:3月中下旬以来,央行通过连续逆回购净投放累计4687亿元,DR007中枢稳定在1.7%-1.8%区间,跨季后资金面显著宽松(隔夜利率一度降至1.4%),缓解了前期因机构止损和赎回压力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多家机构(预计4月降准概率较高,叠加MLF操作可能加量,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出口链承压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市场对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空间的预期提升至1.65%-1.70%。建议债基继续持有。
美股基金:美国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华综合税率达54%)直接冲击科技、消费电子等出口依赖型行业。苹果、特斯拉等企业供应链成本飙升(如iPhone单台成本增120美元),引发市场对盈利下修的担忧。美股科技板块重挫,纳斯达克100指数自2月以来跌幅超21.55%,进入技术性熊市;标普500成分股2025年EPS或下调15%-20%。尽管市场押注6月降息概率76%,但关税可能推升通胀1.9个百分点,导致降息时点反复博弈,加剧市场波动。当前美股基金需以防御为主,短期规避高波动科技权重股。
港股基金:受前期获利盘回吐、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及财报季前情绪谨慎影响,港股持续走弱。短期或受关税政策落地、一季报业绩验证期,市场可能加剧波动。前期DeepSeek技术突破驱动的估值扩张阶段结束,市场转向关注业绩兑现及AI资本开支计划。中期经济数据修复、科技产业催化及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仍构成支撑。建议投资者采取“哑铃策略”,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防御,灵活应对波动,重点关注政策催化与业绩超预期方向;
黄金基金:美国关税政策升级、中东地缘冲突及美股暴跌(纳斯达克进入技术性熊市)推动资金涌入黄金,现货黄金一度突破3200美元/盎司。美国债务/GDP达123%,新兴市场央行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2025年一季度购金量1200吨),替代美元储备需求显著。尽管长期看多黄金的逻辑未变,但是黄金短期涨幅过快。黄金一季度涨幅达18.48%,但4月初技术性回调至3050-3080美元区间,COMEX未平仓合约创三年新高,隐含租赁利率飙升至12%。短期超买信号(RSI>75)显著,需警惕获利回吐引发的快速下跌。所以,操作上建议逢低适当布局,追高则需谨慎;
原油基金:OPEC+在4月3日意外宣布将5月原油增产目标从13.5万桶/日大幅上调至41.1万桶/日,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扩张(EIA预测2025年达1354万桶/日),全球供需平衡表被重构,供应过剩压力显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市场担忧经济衰退风险加剧,IMF模型显示贸易壁垒每提高10%将拖累全球石油需求0.8%。短期原油利空偏多,建议谨慎。
美债基金:受特朗普政府加征54%-67%“对等关税”及经济衰退预期驱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暴跌20BP至4.01%,创2024年10月以来新低;30年期收益率同步下行至4.15%附近。10年-2年美债利差从43BP收窄至23BP,反映市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加剧,同时短端利率(2年期)受制于通胀粘性预期,跌幅相对有限(仅10BP至3.78%)。尽管市场押注6月降息概率达76%,全年预期降息100BP,但鲍威尔强调“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持久影响”,暗示降息节奏可能滞后于市场预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建议美债继续持有。
(择尔裕旗下青柏资管研究部总监兼潜龙2号投资经理 石财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