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费率改革、考核机制、基准约束等多维度重塑公募行业生态,标志着A股市场投资逻辑的深刻变革。结合新规核心条款及市场动态,未来A股投资风格或将呈现重大变化,并衍生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虽然新规发布仅仅一周时间,但它的 “威力”已经开始体现。最近银行板块持续走强,甚至出现了6连阳的走势。5月9日,银行指数突破了去年10月8日的历史高点,并持续刷新纪录。
为什么银行股上涨跟公募新规有关联呢?因为新规强化业绩基准约束,要求主动型基金减少对业绩基准的偏离。截至2025年一季度,主动公募超配科技制造(如医药、电子),而低配金融(银行、非银)和基建板块,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分别低配6.9%和7.9%38。未来基金可能被动增配低估值金融股,推动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板块估值修复,预计超千亿资金将被动增配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低估值板块。
新规还强调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新规要求基金公司对高管及基金经理的考核中,三年以上业绩占比不低于80%,五年以上不低于50%。彻底打破“季度排名”的短期逐利模式。基金经理薪酬与基金收益直接挂钩,若三年内业绩低于基准10%或出现亏损,绩效薪酬将显著下降甚至被追索。这种“奖优罚劣”机制将倒逼基金经理放弃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投资。
除此之外,新规还革新了费率模式。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与业绩基准挂钩,超额收益可提高费率,业绩不达标则降低甚至免收管理费。
新规不仅对公募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对A股的市场格局的一次重构,因此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低估值权重板块价值重估:银行、保险等沪深300权重行业当前低配约10个百分点,预计将有超千亿元增量资金流入。
重新聚焦“核心资产”:新规下公募更关注长期产业趋势,减少对边际信息的过度定价,转向财务稳健的龙头公司,如人工智能(DeepSeek)、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龙头公司,长期持有核心资产成主流。
公募新规通过制度重塑推动A股从“高波动博弈”转向“低波动价值投资”,低估值蓝筹、红利资产、核心资产将成为受益方向。投资者需适应机构主导的新生态,通过“哑铃策略”(高股息+成长)平衡收益与风险,同时利用指数工具捕捉结构性机会。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