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市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连续两天涨停家数在100家之上。成交金额也开始企稳反弹,今天A股总成交为1.21万亿元,叫昨天放量900多亿元。题材上此起彼伏,多点开花,消费、医药、科技、化工、港口、并购均有连板个股出现。
A股情绪的回升应该说是一连串利好助推的结果。除了之前的降准降息、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等利好外,这两天还在不停的出利好。
上周末,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调整股份购买资产监管要求、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机制。新规允许未盈利资产注入、缩短优质资产重组审核时限至20个工作日,并扩大险资试点范围。此举将激活并购市场,直接利好科技硬核(半导体、AI)、央国企整合(军工、能源)、创投及壳资源板块,推动中小市值企业估值修复。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在4月关税战骤然升级背景下,国内宏观经济保持较强韧性,背后主要是今年逆周期调节政策发力,实施一个上调、两个增加,即上调财政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及增加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包括“两新”、“两重”等在内的稳增长政策效应在促消费、扩投资方面持续体现。
今天,继续释放利好。2025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0%,5年期以上LPR为3.50%,均较前期下调10个基点。
5月以来,A股市场迎来政策“组合拳”的密集催化,外部环境改善,引导A股由前期的“防守”逻辑再次向“进攻”逻辑演变。短期(5-6月),政策密集落地与流动性宽松有望推动A股震荡上行,科技与消费成为反弹主力。中长期看,若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且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市场或从“结构牛”向“全面牛”过渡。在政策与资金共振下,市场机会或者以下四个方向上交替出现:
科技成长——硬核创新引领主线。半导体设备、AI算力、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成为资金主攻方向。政策对国产替代和技术升级的倾斜,叠加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华为鸿蒙生态扩张等产业催化,推动相关板块持续走强。此外,存储芯片、低空经济(如eVTOL)等前沿领域因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加速,成为资金挖掘的新兴赛道。
消费复苏——内需韧性支撑估值修复。五一假期消费数据超预期,叠加CPI温和回升,家电、食品饮料等板块迎来修复窗口。政策端鼓励“新消费”模式,健康食品、文旅融合等细分领域受益明显。
周期与高端制造——政策与供需共振。军工板块因装备采购加速和地缘事件催化,航空锻件、无人机等细分领域掀起涨停潮;基础化工则受益于产品涨价预期和环保政策驱动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环氧丙烷、光引发剂等品类表现突出。机械设备板块在智能制造政策扶持下,工业母机、高端装备主题获资金青睐。
防御性资产——高股息策略热度不减。银行、电力、煤炭等高股息板块在降息周期中配置价值凸显。政策鼓励国企市值管理,叠加避险需求升温,长江电力、国有大行等标的获机构持续增持。
因此,投资者可以采取“科技成长+消费修复+高股息”的配置策略:
进攻型仓位(40%-50%):聚焦政策强驱动的半导体、AI算力及并购重组概念;
稳健型仓位(30%-40%):配置家电、食品饮料等消费龙头及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
机动仓位(10%-20%):捕捉军工、化工等周期板块的波段机会,或参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主题投资。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