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周策略:上半年收官!A股下半年机会或更多
日期:2025-06-30 12:22:54  来源:择尔裕金融

一、近期市场回顾

国内股市: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主要指数全线上涨,成交量显著放大,结构性行情突出。科技、军工、金融科技表现强势。全周上证指数涨1.91%(收于3424.23点);深证成指涨3.73%(收于10378.55点);创业板指涨幅高达5.69%(收于2124.34点)。港股市场同步上涨,恒生指数周涨3.20%,恒生科技指数周涨4.06%。

国内债市:上周国内债市延续偏强格局,收益率小幅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微升1BP至1.6529%,资金面均衡宽松叠加央行买债预期支撑市场情绪。

美国股市:上周市场情绪受地缘风险降温(中东停火)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美国股市全线走强,三大股指集体上涨,其中纳指大涨4.25%、标普500指数涨3.44%,双双创下历史收盘新高,道指上涨3.82%,科技股领涨。

美债:上周美国债市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及地缘风险缓和的推动下全面走强,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4.27%,短端表现尤为亮眼,2年期收益率跌至3.75%,反映市场对年内降息2次的押注升温。

黄金:上周国际金价遭遇重挫,Comex黄金主力合约大跌2.94%至3285.1美元/盎司,主要受地缘风险降温、美联储鹰派预期及美元走强三重压制。

外汇: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走升。截止上周五收盘,离岸人民币汇率报7.1726。

原油:上周国际油价经历“过山车”行情,因地缘风险溢价回吐,WIT原油暴跌近12%,报收65.07美元/桶。

1751257628136.jpg

二、政策及事件

重要事件1:国家统计局6月30日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3%,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重要事件2:6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增速较前4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增长5.0%,较4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副处长孟圆表示,尽管5月份增速有所回落,但波动幅度环比有所收窄,显示物流需求恢复态势趋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转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筑牢了基础。

重要事件3: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每日经济新闻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指出,这是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等多重因素导致的。与去年同期相比,1-5月份飞机制造、金属船舶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其中,飞机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20.7%,金属船舶制造业利润增长111.8%,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01.5%。

三、仓位管理

1、激进者(成长基金20%、蓝筹基金30%、美股基金5%、债券基金25%、新基金20%);

2、稳健者(成长基金5%、蓝筹基金30%、美股基金0%、债券基金50%、新基金15%)。

轻仓或新投资者: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消费、工业数据稳步复苏),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科技、新能源等产业政策)。但海外风险(如美国政策矛盾、地缘冲突)仍需警惕,市场波动可能加剧:操作上建议分批建仓,避免一次性投入,采用定投或漏斗型加仓;聚焦低估值与高景气赛道:如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医药(人口老龄化驱动)等长期确定性较高的领域;风险偏好较低,可配置以金融债、利率债为主的固收基金,或灵活配置型基金(如部分FOF产品),平衡风险收益;避免单一行业集中,可布局消费复苏(如白酒、医疗)、科技(芯片、AI)、新能源等多元方向。

重仓投资者:政策催化(如数字中国峰会、国产替代加速)和技术突破(如AI大模型商用、机器人量产)推动相关板块持续活跃。建议增配科技成长主题基金或指数增强型基金(如科创50ETF、恒生科技ETF),重点关注算力、应用场景及国产化核心环节。A股一季报超预期比例较高,可关注业绩确定性强的细分领域(如电子、机械设备、通信),但需警惕高拥挤度行业(如家电、环保)的短期回调风险。银行、煤炭等高股息品种在市场震荡期具备避险价值;消费领域关注政策刺激(如“以旧换新”)和服务消费(旅游、餐饮)的修复弹性,建议配置红利低波指数基金或消费主题基金。建议权益仓位中60%配置科技成长(AI+机器人+半导体),30%配置防御性资产(红利+消费),保留10%现金应对波动。

四、各类基金投资策略

成长基金:国内财政政策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债投向新基建),叠加全球AI革命和半导体产业周期上行,为科技成长赛道提供长期动力。经历长期调整后,科技板块股债收益比(E/P与国债收益率之比)处于历史高位,修复空间显著。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等成长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头部企业盈利增速预期强劲。成长主题基金在政策、周期、估值三重支撑下具备显著配置价值,但需警惕阶段性拥挤交易风险,优先选择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强、行业分散度适中的产品,把握科技与高端制造的产业红利。

蓝筹基金:国企改革深化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领域开放,低估值蓝筹股(如银行、建筑建材)受益于系统性风险下降及过剩产能出清,估值修复空间显著。金融、能源等蓝筹板块股息率普遍超5%,在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中提供稳定现金流,成为“哑铃策略”的压舱石。消费与科技蓝筹依托品牌壁垒与技术领先地位,业绩具备长期支撑;智能驾驶、AI应用等新质生产力升级亦为高端制造蓝筹注入增长动能。蓝筹基金当前处于“政策托底+股息防护+盈利修复”三期叠加窗口,适合作为核心仓位长期持有,建议配置优先选择均衡布局国企改革、高分红及新质生产力龙头的基金,港股低估值科技蓝筹可增强组合弹性。

科技主题基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核心产业专利密集度提高50%,推动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两会后政策重点支持“AI+行动”,如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材料(沪硅产业)、先进封装(Chiplet)受益于政策补贴,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尽管面临中美科技摩擦,中国仍通过“一带一路”推动科技输出,如5G基站、高铁技术等。2025年科技成长板块处于“政策驱动+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量子计算四大主线的配置机会;

半导体基金: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87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延续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AI、电动汽车、工业互联等下游应用领域成为核心驱动力。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300亿元,占全球35%份额,同比增速领先全球。政策支持(如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资金注入)与下游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形成双重支撑。2025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全球复苏与国产替代共振的黄金窗口期,技术迭代(先进制程、AI芯片)与需求爆发(电动汽车、AI)构成核心驱动力。中长期立足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建议逢低布局。

新能源基金: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占全球38%,2025年预计突破6万亿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核心引擎。2025年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同比+28%),渗透率超55%。其中,插混/增程车型占比近50%,商用车电动化加速(重卡渗透率或超20%)。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风电8000万千瓦,储能新增并网44.6GWh,均居全球首位。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钠电池(-20℃容量保持率90%)、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30%)等新技术进入商业化临界点。2025年新能源行业核心逻辑为:政策红利(绿电直连)释放需求 +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智驾)打开空间 + 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建议投资者聚焦“电池盈利修复”“绿电直连受益链”“智能化龙头”三条主线,优选能捕捉细分赛道α的基金,关注基金经理对景气度拐点的预判能力;

消费主题基金:2025年政策覆盖品类从家电、汽车延伸至智能家居、数码产品,带动家电(美的、格力)、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等需求回暖,1-5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文旅、健康、银发经济等领域获政策倾斜,“非遗游”“冰雪游”等特色消费场景扩容,海南免税、老年旅游等需求增长。Z世代驱动潮玩、宠物经济、沉浸式服务等千亿级新兴赛道,消费行为从功能转向情感属性。2025年消费行业在 “政策刺激+结构升级+技术赋能” 三重驱动下,呈现 “必选托底、新兴领跑” 的分化格局,消费主题基金建议积极配置。

军工主题基金: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引发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市场对军工主题关注度骤增,军工板块逆市上涨;巴黎航展(6月16日-22日)吸引全球军工企业参展,我国展示特种材料、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提振市场对军工技术突破的预期。地缘冲突叠加国际航展催化,短期内航空装备、无人机等细分领域仍具交易机会。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同比增7.2%,连续三年高增速,重点投向“新域新质”战斗力建设(如低空经济、商业航天)。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冲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运、军事智能化升级等项目落地,行业订单确定性增强。航空发动机(AES100获民航适航证)、六代战机(“南北双六代机”亮相)、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装备升级(如无人机作战体系),军工电子、导弹产业链复合增长率或达20%。军工行业在 “地缘冲突(短期)+政策技术红利(长期)” 共振下,2025年将迎结构性机会,建议军工主题基金积极配置。

医药主题基金:202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1.6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占全球20%,预计2030年达4.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生物医药2024年营收占比45%,归母净利润占比52%,创新药(如ADC药物、双抗)进入商业化爆发期,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60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其中医疗设备占比60%,高值耗材(如介入器械)增速最快。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万亿元,其中眼科、口腔、辅助生殖等消费医疗占比超30%,老龄化驱动需求增长。2025年医保基金支出预计达3.5万亿元,DRG/DIP付费覆盖超90%医疗机构,推动临床用药结构优化,创新药入院速度加快。ADC药物、双抗、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进入收获期,2025年国产PD-1抑制剂市场规模或超500亿元,CAR-T疗法治疗费用下降至100万元以内。2025年医药行业处于“政策催化+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三大主线;

债券基金:2025年债券市场呈现“多空拉锯”格局,利率债与信用债波动性均显著提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59%-1.90%区间宽幅震荡,短端利率受央行万亿逆回购操作影响加速下行。信用利差先走阔后压缩,3年期AAA级中票利差最高达37BP,后收窄至27BP,城投债与地产债分化加剧,强区域城投债受追捧,而尾部风险需警惕。一季度利率债发行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增49%,其中国债净融资1.4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前置发力”特征明显。理财、保险等机构配置力量边际减弱,市场对高流动性利率债需求提升,信用债“资产荒”格局延续但局部风险暴露。央行维持“适度宽松”基调,6月通过万亿买断式逆回购缓解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压力,降准降息预期仍存。2025年国内债市处于“高波动、低利率、强政策”交织的复杂环境,未来市场将更依赖政策信号(如陆家嘴论坛、三季度政治局会议)与外部冲击(中美关税、美联储动向)的博弈,建议投资者动态调整久期结构,优先配置高流动性利率债与政策支持的创新品种。

美股基金:美股近期在地缘风险降温、降息预期强化及科技股领涨下强势反弹,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次高,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白宫暗示或延长关税期限,缓解贸易摩擦担忧;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78%,宽松预期支撑估值。AI产业链(如英伟达、微软)盈利增长强劲,云服务与硬件需求维持高景气,贡献标普500约70%的盈利增速。尽管Q1 GDP下修至-0.5%,但就业市场稳定(失业率4.2%)且消费韧性犹存,软着陆概率上升。下半年美股或呈 "先震荡、后修复" 走势。Q3关注关税落地、美债供给放量及通胀反复的扰动,标普500可能回踩5100-5700支撑位;Q4若降息启动且财政刺激出台,盈利韧性(预期全年增速9%-11%)或推动指数上探6300-6500区间。建议聚焦 AI应用层(软件/云服务)、顺周期金融股及低估中型股,警惕估值与政策预期的阶段性修正风险。

港股基金:港股上半年表现强劲(恒指涨19.11%),但下半年走势将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预计呈震荡上行格局,结构性机会突出。美联储年内预计降息两次(共50bp),美债利率下行提振港股估值;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上半年超6600亿港元),占港股成交44%,成为定价主导力量。恒指全年盈利增速预期3.74%,科技板块(如恒生科技指数EPS增速28%)及内需消费(政策刺激下平价消费、家电)盈利弹性显著。港股下半年或于震荡中蓄势上行,科技成长与高分红的结构性机会明确,需灵活把握波段与行业轮动。建议采用杠铃策略,成长端聚焦AI、互联网龙头(盈利韧性+估值低位)及创新药(景气回升);稳定端配置高股息资产(金融、能源股息率超5%),对冲波动;

黄金基金:近截至2025年6月末,黄金价格因避险需求减弱与美联储鹰派政策压制,跌至四周新低。短期看,金价仍承压:一方面,中东局势缓和(以伊停火)、美中贸易谈判推进削弱避险动力;另一方面,美联储7月维持高利率概率达79.3%,美元走强加剧黄金波动,技术面支撑下移至3245-3290美元区间,若跌破或触发进一步回调。全球央行购金潮(年均超1000吨,占外汇储备比例升至20%)和“去美元化”趋势(新兴市场以黄金替代美债)构成核心支撑。若地缘风险再生变数(如霍尔木兹海峡冲突)或美联储启动降息,金价可能快速冲高。短期观望3300美元关键位,反弹至3340-3350美元可布局空单;长期定投黄金ETF,利用三季度淡季(8月)或政策窗口(9月FOMC会议)分批建仓。

原油基金:伊以冲突暂缓,导致原油价格快速大幅回落,原油价格回归由供需定价。OPEC+持续增产叠加需求疲软(摩根大通下调2025年需求增速至80万桶/日),四季度全球供应过剩或达100万桶/日,炼厂秋季检修进一步压制需求,油价可能跌向60美元以下,甚至测试50美元/桶关键支撑。美国页岩油企业因油价低于60美元削减资本支出,但产量收缩速度滞后,无法对冲OPEC+增量。OPEC+、巴西等增产持续,而新能源替代(如生物柴油产能扩张)及中国交通领域原油需求达峰,拖累长期需求,油价中枢或进一步下移至55-58美元/桶。短期地缘溢价与旺季需求支撑反弹,但中长期供需宽松与能源转型压制下,60美元关口若跌破将触发页岩油减产,但反弹幅度有限。

美债基金: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如副主席鲍曼支持7月降息),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升至78%。鲍威尔虽表态谨慎,但承认“多数委员支持年内降息”,直接推动短债上涨。经济数据疲软:一季度GDP下修至-0.5%,续请失业金人数创2021年新高,削弱加息必要性。特朗普“美丽大法案”若通过,未来十年或增加3.8万亿-5.4万亿美元债务,债务上限提高后Q3国债净发行量激增,供给压力压制长端价格。核心PCE同比2.7%超预期,关税政策(如对华加征)可能推升夏季通胀至3.3%-5.3%,长债对通胀敏感性更高。当前美债呈 “短强长弱”分化格局:短端受益于降息预期确定性上涨,但需警惕交易拥挤风险;长端受制于 “财政-通胀-信用”三角压力,Q3可能迎来最后一跌,Q4宽松周期启动后或现配置机会。投资者宜采取 “短久期+等待长端超调” 策略,重点关注7月通胀数据及财政部发债计划。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9033293547482909da58c63596ea701.jpg

ce1c1f75c5876c40b250e136d9ec7cf.png

阅读 1.1w
转发 1488
相关推荐
独家|宽松政策仍有加码空间,A股主升浪行情有望延续​——2025年中期基金投资策略
原创
置顶
07-01 10:42
阅读 1.2w 转发 1500
下半年投资“风向标”出炉 基金公司集体掘金科技与消费赛道
观点
07-01 09:10
阅读 7050 转发 1104
重磅利好!基金经理解读消费新政
热点
06-27 10:41
阅读 1.5w 转发 2604
沪指创年内新高 A股下半年怎么走?关注三大方向
A股
06-26 07:25
阅读 1.5w 转发 2736
年内新高 A股的好日子开始了?
观点
06-25 15:08
阅读 1.6w 转发 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