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月市场回顾
国内股市:6月A股市场呈现科技引领、成长占优的震荡上行格局,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创业板指大涨8.02%,深证成指涨4.23%,上证指数涨2.90%。市场交投活跃,日均成交额超1.3万亿元,环比增长15%。
国内债市:6月债市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格局,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2.3BP至1.6534%,央行通过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呵护跨季资金面,DR007维持在1.5%-1.6%区间,同时信用债市场显著回暖,债券基金发行创年内新高(30只/513亿份),信用债ETF规模突破2100亿元。
美国股市:受地缘风险缓和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影响,6月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大涨6.57%,标普500涨4.96%,道指涨4.32%。标普500和纳指双双刷新历史收盘纪录。
美债:6月美债市场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下强势反弹,10年期收益率下跌17个基点至4.23%,创近两个月新低,30年期收益率同步下行,推动美债创五年来最强上半年表现。
黄金:受避险情绪降温、美元阶段性走强及技术性抛压影响,6月国际金价呈现高位震荡回调态势,COMEX黄金主力合约全月涨幅为-0.01%。
外汇:受美元指数走弱、央行灵活调控及结汇需求释放支撑, 6月人民币汇率延续5月升值趋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全月升值0.41%,收盘报7.1656创近8个月新高,离岸汇率同步升破7.16关口.
原油:6月国际原油价格呈“冲高回落”走势,前半月因中东局势紧张,国际原油快速飙涨,后因局势缓和,油价快速回落,全月WTI原油主力合约上涨6.88%。
二、7月基金投资策略
科技成长基金: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CME工具显示9月降息概率超70%),美债收益率从高位下行(10年期降至4.29%),美元走弱推动全球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利好成长股估值修复。央行MLF加量续作与降准释放流动性,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5%,低利率环境提升风险资产吸引力。AI商业化落地,算力芯片、服务器需求爆发,AI应用(智能驾驶、医疗)进入变现期,催化产业链业绩;今年是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带动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传感器)需求激增;三期大基金3440亿元注资光刻机、EDA等“卡脖子”领域,设备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25%,政策驱动半导体设备板块景气度上行。当前成长风格迎来“流动性改善+产业拐点+估值洼地”三重驱动,7月重点把握半导体设备、AI算力、机器人三大高弹性方向,通过指数基金打底+主动基金增强组合收益;
价值蓝筹基金:新“国九条”将央企分红与市值管理纳入KPI,推动高股息央国企分红率提升。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拉动家电、汽车等传统需求,乳制品、大众餐饮等必需消费企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5%,红利基金年化收益超6%(平均股息率>3%),显著高于固收类资产,吸引避险资金流入。中证红利低波指数PB仅0.93倍,低于近5年85%时段;金融、公用事业等板块PE分位小于20%,修复空间明确。价值蓝筹风格在7月兼具“政策托底+高股息防御+估值修复”三重优势,重点关注高股息央国企与消费龙头,通过 “核心-卫星”策略,平衡防御性与弹性。
半导体基金:半导体板块近期受三期大基金策略调整催化,重点聚焦光刻系统及芯片设计工具等“卡脖子”领域,设备与材料环节国产化进程提速。2025年AI算力需求爆发叠加消费电子回暖,推动行业“淡季不淡”。短期来看贸易摩擦反复可能扰动供应链,但中长期看,AI终端渗透率提升及存储芯片涨价将持续支撑景气。基于行业的技术突破、政策红利以及景气度回升,建议半导体主题基金逢低布局。
新能源基金:光伏玻璃企业计划7月减产30%,旨在缓解产能过剩,改善供需失衡;同时钙钛矿-有机串联电池技术突破26.4%转换效率,预示技术革新潜力。政策端《新型储能行动方案》落地推动储能产业化,电动车6月销量同比增加75%验证需求韧性,但外需疲软及锂价波动构成短期压力。储能与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或引领结构性行情,但板块整体受制于产能过剩担忧及价格战风险,需紧盯中报毛利率变化与减产执行效果。新能源主题基金建议可逢低适当补仓。
消费主题基金:Q2消费呈温和复苏,“两新”政策(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拉动家电、汽车需求,但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制约弹性。结构上分化显著,情绪消费(宠物、潮玩)及性价比业态(零食折扣)逆势扩张,而传统食品饮料受供给充裕压制CPI,中证主要消费指数PE-TTM仅18.66倍(低于近1年99.2%时段),估值性价比凸显。7月消费主题基金配置建议:布局“新消费渗透率提升”主线,关注智能家居、即时零售及高股息百货主题基金,规避地产链消费(家具/建材)重仓产品;
军工主题基金: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引发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市场对军工主题关注度骤增,军工板块逆市上涨;巴黎航展吸引全球军工企业参展,我国展示特种材料、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提振市场对军工技术突破的预期。地缘冲突叠加国际航展催化,短期内航空装备、无人机等细分领域仍具交易机会。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同比增7.2%,连续三年高增速,重点投向“新域新质”战斗力建设(如低空经济、商业航天)。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冲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运、军事智能化升级等项目落地,行业订单确定性增强。航空发动机(AES100获民航适航证)、六代战机(“南北双六代机”亮相)、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装备升级(如无人机作战体系),军工电子、导弹产业链复合增长率或达20%。军工行业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短期)+地缘冲突(短期)+政策技术红利(长期)”共振下,2025年将迎结构性机会,建议军工主题基金积极配置;
医药主题基金:医药行业进入“创新出海与院内复苏”并进阶段。政策端医保谈判边际温和,创新药械集采豁免范围扩大;技术端国产双抗/ADC加速出海(如PD-1美国上市),CRO海外订单环比+30%,GLP-1类药物全球市场突破千亿美元。业绩分化显著,创新药、高端器械(内窥镜国产化率40%)及中药配方颗粒中报预增,但消费医疗受居民支出疲软拖累。配置上建议采取“全球化+刚需避险”策略,重点配置创新药、CRO及高端器械主题基金,规避仿制药占比高、医保控费压力大的产品;
债券基金:2025年债券市场呈现“多空拉锯”格局,利率债与信用债波动性均显著提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0%-1.90%区间宽幅震荡,短端利率受央行万亿逆回购操作影响加速下行。信用利差先走阔后压缩,3年期AAA级中票利差最高达37BP,后收窄至27BP,城投债与地产债分化加剧,强区域城投债受追捧,而尾部风险需警惕。一季度利率债发行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增49%,其中国债净融资1.4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前置发力”特征明显。理财、保险等机构配置力量边际减弱,市场对高流动性利率债需求提升,信用债“资产荒”格局延续但局部风险暴露。央行维持“适度宽松”基调,6月通过万亿买断式逆回购缓解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压力,降准降息预期仍存。2025年国内债市处于“高波动、低利率、强政策”交织的复杂环境,未来市场将更依赖政策信号(三季度政治局会议)与外部冲击(中美关税、美联储动向)的博弈,建议投资者动态调整久期结构,优先配置高流动性利率债与政策支持的创新品种。
美股基金:美股近期在地缘风险降温、降息预期强化及科技股领涨下强势反弹,纳指与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次高,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白宫暗示或延长关税期限,缓解贸易摩擦担忧;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78%,宽松预期支撑估值。AI产业链(如英伟达、微软)盈利增长强劲,云服务与硬件需求维持高景气,贡献标普500约70%的盈利增速。尽管Q1 GDP下修至-0.5%,但就业市场稳定(失业率4.2%)且消费韧性犹存,软着陆概率上升。下半年美股或呈 "先震荡、后修复" 走势。Q3关注关税落地、美债供给放量及通胀反复的扰动,标普500可能回踩5100-5700支撑位;Q4若降息启动且财政刺激出台,盈利韧性(预期全年增速9%-11%)或推动指数上探6300-6500区间。建议聚焦 AI应用层(软件/云服务)、顺周期金融股及低估中型股,警惕估值与政策预期的阶段性修正风险。
港股基金:港股上半年表现强劲(恒指涨19.11%),但下半年走势将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预计呈震荡上行格局,结构性机会突出。美联储年内预计降息两次(共50bp),美债利率下行提振港股估值;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上半年超6600亿港元),占港股成交44%,成为定价主导力量。恒指全年盈利增速预期3.74%,科技板块(如恒生科技指数EPS增速28%)及内需消费(政策刺激下平价消费、家电)盈利弹性显著。港股下半年或于震荡中蓄势上行,科技成长与高分红的结构性机会明确,需灵活把握波段与行业轮动。建议采用杠铃策略,成长端聚焦AI、互联网龙头(盈利韧性+估值低位)及创新药(景气回升);稳定端配置高股息资产(金融、能源股息率超5%),对冲波动;
黄金基金:近截至2025年6月末,黄金价格因避险需求减弱与美联储鹰派政策压制,跌至四周新低。短期看,金价仍承压:一方面,中东局势缓和(以伊停火)、美中贸易谈判推进削弱避险动力;另一方面,美联储7月维持高利率概率达79.3%,美元走强加剧黄金波动,技术面支撑下移至3245-3290美元区间,若跌破或触发进一步回调。全球央行购金潮(年均超1000吨,占外汇储备比例升至20%)和“去美元化”趋势(新兴市场以黄金替代美债)构成核心支撑。若地缘风险再生变数(如霍尔木兹海峡冲突)或美联储启动降息,金价可能快速冲高。短期观望3300美元关键位,反弹至3340-3350美元可布局空单;长期定投黄金ETF,利用三季度淡季(8月)或政策窗口(9月FOMC会议)分批建仓。
原油基金:伊以冲突暂缓,导致原油价格快速大幅回落,原油价格回归由供需定价。OPEC+持续增产叠加需求疲软(摩根大通下调2025年需求增速至80万桶/日),四季度全球供应过剩或达100万桶/日,炼厂秋季检修进一步压制需求,油价可能跌向60美元以下,甚至测试50美元/桶关键支撑。美国页岩油企业因油价低于60美元削减资本支出,但产量收缩速度滞后,无法对冲OPEC+增量。OPEC+、巴西等增产持续,而新能源替代(如生物柴油产能扩张)及中国交通领域原油需求达峰,拖累长期需求,油价中枢或进一步下移至55-58美元/桶。短期地缘溢价与旺季需求支撑反弹,但中长期供需宽松与能源转型压制下,60美元关口若跌破将触发页岩油减产,但反弹幅度有限。
美债基金: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如副主席鲍曼支持7月降息),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升至78%。鲍威尔虽表态谨慎,但承认“多数委员支持年内降息”,直接推动短债上涨。经济数据疲软:一季度GDP下修至-0.5%,续请失业金人数创2021年新高,削弱加息必要性。特朗普“美丽大法案”若通过,未来十年或增加3.8万亿-5.4万亿美元债务,债务上限提高后Q3国债净发行量激增,供给压力压制长端价格。核心PCE同比2.7%超预期,关税政策(如对华加征)可能推升夏季通胀至3.3%-5.3%,长债对通胀敏感性更高。当前美债呈 “短强长弱”分化格局:短端受益于降息预期确定性上涨,但需警惕交易拥挤风险;长端受制于 “财政-通胀-信用”三角压力,Q3可能迎来最后一跌,Q4宽松周期启动后或现配置机会。投资者宜采取 “短久期+等待长端超调” 策略,重点关注7月通胀数据及财政部发债计划。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