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月资产回顾:风险资产修复,商品因地缘提振表现亮眼
一方面,海外市场主要看点:以伊冲突短暂提振商品供需逻辑演绎,海外降息预期提振主要资本市场,美股股市创新高,欧洲股市吸引力稍降。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主要看点:短暂地缘扰动后回归“以我为主”,股蓄势,债寻机。人民币资产重估在内外宽松共振下有序进行。
7月大类资产如何抢占先机?
02
A股:中枢偏高的震荡市,提前布局业绩主线
6月下旬地缘冲突缓和+海外降息预期+新主题(军工+稳定币)催化热度构成了A股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底色;同时,指数中枢的抬升同时也是长期资金入市的结果,保险增配权益、银行股逆势上涨。月末沪指突破3400点创年内新高。
7月可能迎来几个重要宏观窗口,政策力度和业绩驱动仍有待兑现:1)半年报披露窗口期往往成为A股有利的上行动力。2)7月9日是83国“对等关税”暂缓期截止日,从目前美国对关税态度来看,推迟谈判时间或者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概率较大。3)7月政治局会议能否进一步强化稳增长的预期从而稳定经济预期值得关注。目前经济数据尚可,但下半年总量基本面预期有所削弱,6月抢出口提前走弱,国内稳增长发力重新成为主要话题。
结构上,可继续沿产业热点、政策/业绩预期、“高低切”的思路交易。短期市场或是金融搭台,成长唱戏。海外AI算力产业链继续演绎景气行情;稳定币和国防军工是短期新增催化清晰的弹性方向。长期资金入市,高股息资产中期估值重估是趋势,短期高股息投资过度聚焦于银行股积累一定调整压力,待市场关注度回落后仍是配置机会。
03
港股:等待资金面与情绪面缓解后择机增配核心资产
6月港股主要受地缘风险、本地流动性隐忧及过热交投AH交易回摆三重扰动小幅震荡上行。
港股的回调主要系明星板块投资情绪过热、AH溢价收敛+港汇触及弱方保证抽血部分流动性,主要是资金行为而非产业逻辑消失:
①一方面,前期强势的港股创新药、新消费等交投热度过热后需要消化泡沫。
②另一方面,港汇触及弱方保证后形成流动性紧缩。5月初金管局释放银行总结余带动Hibor回落,港美利差负向走扩后可观的套息收益吸引外资,港元很快进入贬值,并触发7.85的弱方兑换保证。
在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关注上升、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背景下,香港扩容和增配长期趋势不变,市场大幅下行风险相对可控,后续板块热度或有所分化。策略上,配置方向维持红利+新赛道,择机增配核心资产。港股红利(能源、叠加虚拟资产逻辑的金融)+必需消费可作为底仓配置,三季度市场波动反而创造对科技(需要新的产业冲击)、消费(地产周期下半段的消费潜力修复)、创新药(BD交易兑现配合资金合力)的增配机会。
04
短债:跨季扰动因素消退后,资金面或“自发性”宽松
6月央行资金面尽显呵护底色,6月中长期资金同样超额投放(破例提前公告2000亿买断式回购续作+MLF净投放1180亿)。大行负债压力降低,短久期利率债随买盘力量恢复表现更优,曲线正在恢复陡峭化。
维持央行呵护财货协同态度的基准假设下,跨季后7月资金面可能季节性转松,主要系:①信贷投放季节性:7月作为季初月,信贷投放通常不及预期,银行金市往往有增量资金用于投放;②地方考核季节性:7月作为下半年开端时点,地方政府考核发力意愿偏弱,地方债净供给或走低。
此外,机构行为可能是重要利多支撑。尽管6月末跨季资金价格快速攀升,但银行体系的资金供给却不降反升,跨季后银行调节指标行为结束、兑现浮盈的阶段性操作完成后,这一部分增量资金也可能转化为银行金市的配置力量,进一步推动短端利率下行。但结合货币政策例会再提“防空转”的表态来看,大幅下行空间或有限。同业存单的配置价值依然值得重视。
05
长债:曲线陡峭化有望逐渐打开期限利差空间,待时破局
6月长端的行情主要体现在信用,聚焦于“长久期”+“低评级”追逐性价比,信用曲线进一步走平。
7-8月机构做多力量为辅,等待基本面给出信号指引长端向下突破:
1)基本面压力窗口可能临近兑现,随后7月政治局会议进行定调。①信贷投放和政府债供给节奏前置集中于上半年,作为基本面的领先变量,信用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需求收缩,并传导至基本面。②5月企业利润同比和通胀等数据仍在下滑,显示缺乏盈利驱动。
2)银行理财和保险在7月初可能仍存在补券需求。跨季之后非银资金回流,理财规模或快速增长并配置大量债券;保险和银行可能与非银实现利润诉求一致,共同推动长端利率下行。
基本面内生趋势仍对债市友好,居民需求依然偏弱,融资需求和物价仍待提振。在新的突破信号出现前,看股做债窄幅波动为主。
06
美股:新高后注意性价比,波动窗口中提供再介入机会
6月美股在第二季度结束时配合联储降息预期发酵创下历史新高,其中Q1业绩强劲的美股科技股表现亮眼,MAG7和AI板块领跑美股,市场“Buy Nasdaq 100”行为拥挤。
中东地缘暂歇+降息预期升温+关税豁免期或延长,多因素提振美股市场风险偏好,有好的AI产业故事和积极财政预期(减税法案释放企业盈利)的美股凭着较好的结构性基本面顺势发力。短期新高后注意性价比,美股ERP再度向前低靠拢,但美股资金净流入回升+AI投资热潮持续或尚可支撑其震荡表现。
中期看,总量基本面软着陆前景+结构AI叙事下美国科技企业加码开支趋势不改,但注意波动窗口。美股7-8月的扰动可能来自于:1)盈利。关税负面影响传导至美股部分行业盈利下修或导致下半年财报季时市场情绪敏感性上升;2)宏观现实降温。宏观硬数据、软数据的双向靠拢走弱。
策略上,三季度市场在等待减税等政策落地和明确前仍有波动,但潜在下跌的窗口也将提供回调后再介入美股的合适机会。
07
美债:硬数据降温&宽松抢跑会带来阶段性交易性机会
6月中上旬美债利率在韧性的就业市场和温和的通胀数据中平淡震荡;下旬则伴随着美联储官员的鸽派言论打开交易降息预期的下行窗口。
基本面上呈现更加明显的“滞”和较为温和的“胀”,与美联储6月FOMC会议强化“滞胀”经济预测基本吻合。随着前期“抢进口”的逆转、库存的消耗以及生产消费的前置透支,美国居民消费出现走弱迹象,25Q1GDP环比折年率最终定格为-0.5%(2022Q2以来首次出现季度负增长),“硬”数据跟上“软”数据的走弱;通胀读数目前平稳还未显效,不排除7月通胀和就业数据可能对降息预期形成扰动。
流动性方面,联储出现“鸽”声或视通胀主导后续政策;6月各中长期美债拍卖多显示需求稳健、20/30年期等超长端表现亦不逊色;放松银行监管(eSLR)和推进稳定币发行等手段或短期增加美债需求和流动性韧性。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当前高利率水平下增加长债发行毫无意义,关于财政续接、长期需求承接等长期叙事短期化的有效性不宜被过分解读。
策略上美债收益率单边上行风险仍可控的基准假设不变,目前CME预期联储9月重启降息,三季度降息预期存在抢跑发酵可能;在此期间,减税落地、债限解决、通胀上升等负面叙事逻辑的迅速切换都将带来波段窗口。若最终降息预期落地则有望推动利率进一步下探。
08
黄金:变局时代,重视黄金的多元配置价值
6月中上旬黄金受到以伊冲突的短暂避险情绪提振随后趋于平淡,下旬在利多的降息预期抢跑与利空的稳定币强化美元秩序的逻辑中或选择后者演绎、金价震荡下行。
目前美元指数跌破97,“去美元化”的弱美元长周期逻辑或尚未结束。7月后黄金可能转入降息交易,当前投资者对黄金持仓有所增加。在下半年贸易缓和、复苏交易的判断下,黄金的短期利多不算明显。但从配置视角看,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传统股票、债券的投资组合之中,加入5%-10%的黄金,能有效提升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全球储备货币更迭过程中,以黄金为代表的无主权性质的贵金属值得长期重视。
09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韧性逐渐增强
6月在美元偏弱背景下,人民币外部被动贬值压力缓和,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低波+韧性”走出升值。美元指数的趋势性走弱、国内基本面托底和政策发力、央行稳汇率操作更加灵活、客盘结汇需求释放等成为人民币汇率韧性的重要来源。
25年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提及“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当前美元处于弱周期,人民币汇率约束大幅减弱。与之前“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口径相比,汇率压力有所减轻。
今年4月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升,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股票有所增多,客盘结汇需求增加,5月银行代客结售汇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逆差状态。此外,在今年3-5月连续三个月未新发或续发离岸央票后,6月20日央行再度发行离岸央票300亿元,其中100亿元为新发。往后看,汇率更为关键的依旧在于国内政策对冲和经贸顺利磋商,在央行灵活的稳汇率政策操作下,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或延续低波状态。
10
低利率时代背景下,多元资产配置的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低利率的环境当中。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可行的操作可能是:1)做相对确定性收益的提前锁定,比如定存、保险等等的配置;2)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思维。以黄金、A股、港股、美股、国内债券、海外债券做简单的资产配置,可以看到“既满足了部分收益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内控制了回撤”。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