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度落地缓解“拥挤困局” 多只QDII产品放宽限购
日期:2025-07-04 10:41:44  来源:第一财经

近期,QDII产品的“拥挤度”显著缓解,部分此前“闭门谢客”的产品陆续重启申购,或放宽大额申购限制。据记者初步统计,最近一个月,至少25只产品开门迎客或调整大额申购的限制。这一动态背后,是新一轮QDII额度的集中落地。

今年以来,QDII产品整体表现亮眼,超九成权益产品年初至今累计回报为正,10只产品的年内回报率超50%,赚钱效应显著。其中,重仓港股的QDII产品表现尤为突出,而重仓美股的QDII产品普遍承压。

下半年,QDII配置该如何把握?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港股或延续震荡上行,科技、创新药及高股息资产为核心主线;而美股受美联储政策、地缘风险等因素影响,波动或加大,需谨慎布局。这种“东升西降”的分化格局或将继续。

QDII产品“限购松绑”潮起

近来,多只QDII产品陆续放开直销和代销渠道的申购申请。据记者初步统计,截至7月3日,相较上月同期,至少有18只“闭门谢客”的QDII产品开门迎客或调整大额申购的限制,还有7只暂停大额申购的产品直接开放申购。

例如,为满足基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华安基金公告称,华安纳斯达克100ETF于7月3日恢复基金申购业务,该产品曾于今年3月暂停该业务。无独有偶,同样在3月暂停申购业务的国泰标普500ETF也在6月25日“开门迎客”。

此外,部分产品则通过动态调整额度逐步“松绑”。以工银印度市场人民币为例,该产品在今年1月暂停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直至6月10日恢复业务。随后,该产品四度“宽松”单日大额申购的额度,其人民币份额的限额从6月10日的100元调整至7月1日的5万元,美元份额则将限制金额从15美元上调至7500美元。

QDII产品恢复申购业务或大额申购背后,正是新一轮QDII额度的落地。“额度宽松直接回应了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在一位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看来,新额度到位后,手握“粮草”的基金公司很快会有动作,比如可能优先放宽那些投资于热门市场的基金,或者是将新额度分配给规模小或新的基金。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最新一期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数据,截至6月底,全市场有191家金融机构累计获批1708.69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新增了30.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QDII额度上次集中获批还是去年5月。

与此前分布情况相似,证券类机构增加额度最多,为21.2亿美元;银行类及保险类机构本次新增QDII额度分别为6.6亿美元、3亿美元,而信托类机构本次仍未出现新增额度。至此,这四类机构的累计批准额度分别为942.9亿美元、282.4亿美元、393.23亿美元及90.16亿美元。

据记者统计,此次有82家机构增加了QDII额度,大多数获批的额度在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不等。在这之中,财通资管、睿远基金等两家机构均是首次获批QDII额度,额度均为0.5亿美元。

在各类机构中,此次有所收获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了44家,超过上次的32家。除了睿远基金外,还有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各获得0.5亿美元的新增额度;南方基金、华夏基金等8家则新增0.4亿美元,招商基金等19家则获得0.1亿美元至0.3亿美元不等的额度。

截至6月底,55家拥有QDII投资额度的基金公司合计拥有781.1亿美元,其中,累计批准QDII额度超过了30亿美元共有6家。这6家机构的合计批准额度为329.6亿美元,占比超过四成。

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3家公司的额度最高,超过60亿美元,分别为77.8亿美元、67.7亿美元、60.2亿美元;而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和博时基金的额度则在37.7亿美元至43.8亿美元之间。

港股成业绩引擎美股承压

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的持续升温、投资者对相关配置的需求增加、大量资金涌入,QDII基金的规模也不断走高。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场QDII基金的最新规模达到了6542.78亿元,较去年底增长了近430亿元。

“产品规模增长背后,实则体现的是市场需求。”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QDII产品是长期面临额度不足与市场需求较大的矛盾。而投资者对这类产品有需求,正是基于这类产品的业绩表现。

今年以来,QDII产品整体表现不俗。以国际(QDII)基金中的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在270只QDII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中,超过九成产品年初至今的累计回报收正,10只产品的年内回报率超过50%。

记者结合一季报持仓进行观察,业绩居前者大多为重仓港股的产品。如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今年以来涨幅达到86.48%,其投资港股的比例为86.48%;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产品同期回报超过58%,港股仓位则超过97%。

港股标的已经成为QDII产品次轮的“业绩密码”。记者注意到,赚钱效应聚集下,这也成为新品布局的主要方向。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年内共发行了8只QDII产品,其中绝大多数的投资区域聚焦在港股,尤其是医疗、科技、消费赛道。

与此同时,“新玩家”也陆续进场。例如西部利得基金、永赢基金均在今年获批了公司首只QDII产品。其中,西部利得恒生科技指数(QDII)将于7月9日起发行,永赢恒生消费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也在5月拿下了“准生证”。

然而,QDII业绩并非普涨,区域分化显著。重仓美股的QDII产品业绩普遍不佳。在年内业绩为负的23只产品中,近半数美股仓位在九成以上。如嘉实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ETF、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人民币A的年内跌幅均超8%,二者的美股持仓分别为99.48%、94.28%。

“东升西降”趋势有望持续

目前,QDII基金业绩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东升西降”特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下半年这一格局是否会延续?对此,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港股市场或震荡上行,依然具备不少投资机会,而美股走势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节奏上较难判断,仍需关注关税进展。

“QDII基金是实现资产配置全球化、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的重要途径。上半年QDII基金表现分化比较大,我们投资时也会警惕高估值和美元利率政策拐点对产品的扰动。”金鹰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经理李凯称。

“美联储政策路径是核心变量,美股或延续震荡但波动加大。”李凯对记者表示,海外不确定性主要在于美联储降息节奏、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如中东、亚太)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扰动风险。下半年对QDII产品的配置会比较谨慎,主要注重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并考虑汇率波动因素。

沪上一位QDII基金经理受访称,预计下半年东升西落的格局还会继续。在他看来,主要是美股调整压力较大,而非美国家的股市相对更好,因为美国下半年衰退风险仍存,美联储降息预期已经出来,在流动性的助推下,新兴市场国家估值提升逻辑比较顺畅。

谈及港股市场,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告诉记者,港股下半年走势预计以结构性震荡上行为主,核心逻辑围绕政策支持、资金流入、估值修复及产业催化展开,但需警惕外部扰动风险。资金配置偏好集中于科技、金融、消费及高股息资产,形成“哑铃策略”(高成长科技+低波红利)。

该人士认为,外资或将转向被动配置,因为“受地缘因素影响,外资主动投研团队减少,更多通过指数基金被动配置港股”,尤其关注稀缺性资产(如恒生科技、创新药)。叠加美联储下半年降息预期,全球流动性改善或吸引外资回流。

中欧港股通精选基金经理付倍佳也有类似观点,她对记者表示,全年港股市场或震荡上行,流动性先于盈利改善,上半年聚焦波动率资产估值提升的机会,下半年逐步聚焦顺周期盈利改善的机会。从宏观视角看,全球三大经济主体中、美、欧财政货币双宽松是大概率情景,美元长周期走弱,对资产价格尤其新兴市场资产可以保持乐观。

“上半年港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是政策托底、技术革命与资金共振共同作用的结果。”富国基金旗下港股通互联网ETF基金经理田希蒙对记者表示,尽管部分板块经历上涨后估值回归历史中枢,但港股整体仍处于“资金盛+资产荒”的结构性行情中。

田希蒙认为,下半年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将围绕政策支持、技术迭代与资金配置偏好展开,科技、创新药及高股息资产或为核心主线。以科技领域为例,AI技术商业化加速与资本开支扩张将推动互联网巨头盈利超预期,叠加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扶持,港股通互联网等领域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 7500
转发 1308
相关推荐
翻倍股轮番表现 部分公募基金精准“擒牛”
行业
07-04 09:21
阅读 7050 转发 1080
下一站 多元资产配置 全球大类资产半年度复盘与展望
投资者教育
07-02 10:15
阅读 1.3w 转发 1656
规模“激战”座次生变 中证A500相关ETF大幅“吸金”
热点
06-30 10:24
阅读 1.3w 转发 2256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不缺钱!心虽“躁动” 但下手不宜太“激动”!短期或维持震荡
观点
06-30 07:25
阅读 1.3w 转发 2304
标普纳指联袂突破新高 美股下半年“从头开始”能走多远
观点
06-29 15:37
阅读 1.5w 转发 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