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首周机构行为分化明显,基金爆买信用债超1100亿,短期资金面宽松仍将延续
日期:2025-07-07 14:23:42  来源:财联社

跨季后的首周,债券投资机构买卖行为出现分化。大行抢筹短久期国债,而基金爆买二永债为主的信用债。在业内人士看来,资金面持续宽松或是机构行为分化的核心因素,7月债市仍有做多空间。

华安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表示,跨季首周大行资金有两大特征较为明显,其一是大行融出水平逼近历史绝对高位,达到5.3万亿;其二是大行在跨季后依然大量持续买入短债,主要集中在1Y与1-3Y的国债,规模分别达到298.1亿元和424.6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大行融出水平历史绝对高位后,如2023年6月末,债市利率均出现整体下行”,颜子琦表示,中间的关键变量在于资金是否宽松。如果7月资金面持续宽松,DR007维持在1.40%-1.50%区间震荡,长端利率触前低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也会使得部分信用债品种的正Carry会进一步回升,套息空间增加,短期信用债表现可能依然偏强。

对于大行再次大幅加仓短端利率债,方正固收首席李清荷指出,“不排除或为后续央行重启买债储备弹药”。

记者注意到,在季末资金季节性收紧背景下,6月30日,央行未按惯例发布当月国债买卖操作公告,打破市场预期,市场预计央行后续将根据资金面变化灵活调整操作。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买入国债,无非是想推高债券市场价格,自6月以来,DR001从1.4%下行至1.3%,资金成本明显回落,强化了市场对流动性环境宽松的感受,短期来看宽松的趋势仍在延续,叠加当前高频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依然处于磨底期,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或不大。

或基于对后续资金面相对乐观,基金抢配行为近期愈发凸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上周基金大幅增配信用债,合计净买入超1100亿,尤其在二永债品种上“逢高必买”,单周净买入562.9亿元。从期限结构上看呈哑铃型,集中在1-3年和7年以上,其中久期越短收益率下行越明显,1个月内的银行永续债单周收益率下行甚至高达15.4bp,手持二永债“待价而沽”似乎成为基金公司博弈利率破位的关键交易性资产。

“在资金面改善的基本面下,市场资金更多追逐于流动性溢价”,有券商人士指出,在利率尚未破位时点,越是此前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品种资金越发关注,交易量也较此前更为明显,此外理财资金季后回归也是一方面原因,数据显示,理财单周增配信用债也达到137.5亿元。

“当前因资金转松引发的结构性交易拥挤度上升,后续出现反转的风险相对可控”,国金固收团队在最新研报中研判,基于PMI数据的资金价格方向判断模型,债券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定价位置仍属中性偏合理,尚未显著透支宏观预期所支撑的估值空间。

有多位券商人士对7月份甚至三季度债市走势持乐观态度。

信达固收首席李一爽认为,随着基本面、资金面与政策面等方面有利因素的累积,7月债市最大的风险点或是权益市场是否会出现持续上行,不过当前“红利+成长”为主的哑铃型结构显示市场对于经济修复的预期并不强,仍然受到了流动性宽松的影响,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的状态有望持续,可维持中高久期。

颜子琦也认为,二季度经济数据即将揭晓,短期可能对市场有所扰动,但宏观的扰动因素较多(特朗普新关税税率、政治局会议预期等),从终局思维上维持中性、基本面难空债市的看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 1.2w
转发 2016
相关推荐
调仓曝光!首批基金二季报出炉 基金经理看好什么?
热点
07-10 13:23
阅读 7200 转发 1164
债市抢配科创债ETF成分券 机构提示“超买”风险
热点
07-10 10:34
阅读 7560 转发 1320
独家策略|下周怎么走?
原创
07-04 15:51
阅读 2.2w 转发 4368
填补“科技金融”债券基金空白 首批10只科创债ETF获批发行 渠道:对首募有信心
热点
07-02 21:23
阅读 1.7w 转发 4496
独家策略|继续震荡
原创
07-02 15:27
阅读 2.5w 转发 4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