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略|这次真的要突破了?
日期:2025-07-08 15:22:01  来源:择尔裕金融

截止收盘,沪指涨0.70%,收报3497.48点;深证成指涨1.46%,收报10588.39点;创业板指涨2.39%,收报2181.0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4539亿,较昨日放量2453亿。

今天市场高开高走放量大涨 ,盘面上科技股全线大涨激发市场人气,连最差的光伏板块也受到涨价刺激企稳反弹不拖市场后腿了,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显著回升,目前距离3500仅一步之遥,明天怎么看?目前来看,市场量价齐升,领涨的又是人气板块科技股,加上消息面特朗普对全球关税这个不确定事件落地,资金开始转向乐观,笔者认为只要没有突发利空,明天突破3500出现加速上升的概率大大增加。就明天而言,一方面要关注今天强势的科技股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可以关注下券商板块了,毕竟要放量突破重要压力区域需要人气权重板块的配合。操作上目前量价齐升,处于显著的上升趋势,建议逢低做多为主,板块方面可继续关注金融和科技股,尤其是滞涨的券商、国产算力、机器人等。

成长基金:国内财政政策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债投向新基建),叠加全球AI革命和半导体产业周期上行,为科技成长赛道提供长期动力。经历长期调整后,科技板块股债收益比(E/P与国债收益率之比)处于历史高位,修复空间显著。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等成长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头部企业盈利增速预期强劲。成长主题基金在政策、周期、估值三重支撑下具备显著配置价值,但需警惕阶段性拥挤交易风险,优先选择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强、行业分散度适中的产品,把握科技与高端制造的产业红利。

蓝筹基金:国企改革深化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领域开放,低估值蓝筹股(如银行、建筑建材)受益于系统性风险下降及过剩产能出清,估值修复空间显著。金融、能源等蓝筹板块股息率普遍超5%,在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中提供稳定现金流,成为“哑铃策略”的压舱石。消费与科技蓝筹依托品牌壁垒与技术领先地位,业绩具备长期支撑;智能驾驶、AI应用等新质生产力升级亦为高端制造蓝筹注入增长动能。蓝筹基金当前处于“政策托底+股息防护+盈利修复”三期叠加窗口,适合作为核心仓位长期持有,建议配置优先选择均衡布局国企改革、高分红及新质生产力龙头的基金,港股低估值科技蓝筹可增强组合弹性。

科技主题基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核心产业专利密集度提高50%,推动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两会后政策重点支持“AI+行动”,如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材料(沪硅产业)、先进封装(Chiplet)受益于政策补贴,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尽管面临中美科技摩擦,中国仍通过“一带一路”推动科技输出,如5G基站、高铁技术等。2025年科技成长板块处于“政策驱动+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量子计算四大主线的配置机会;

半导体基金: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87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延续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AI、电动汽车、工业互联等下游应用领域成为核心驱动力。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300亿元,占全球35%份额,同比增速领先全球。政策支持(如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资金注入)与下游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形成双重支撑。2025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全球复苏与国产替代共振的黄金窗口期,技术迭代(先进制程、AI芯片)与需求爆发(电动汽车、AI)构成核心驱动力。中长期立足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建议逢低布局。

新能源基金:2024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占全球38%,2025年预计突破6万亿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核心引擎。2025年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同比+28%),渗透率超55%。其中,插混/增程车型占比近50%,商用车电动化加速(重卡渗透率或超20%)。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风电8000万千瓦,储能新增并网44.6GWh,均居全球首位。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钠电池(-20℃容量保持率90%)、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30%)等新技术进入商业化临界点。2025年新能源行业核心逻辑为:政策红利(绿电直连)释放需求+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智驾)打开空间+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建议投资者聚焦“电池盈利修复”“绿电直连受益链”“智能化龙头”三条主线,优选能捕捉细分赛道α的基金,关注基金经理对景气度拐点的预判能力;

消费主题基金:2025年政策覆盖品类从家电、汽车延伸至智能家居、数码产品,带动家电(美的、格力)、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等需求回暖,1-5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文旅、健康、银发经济等领域获政策倾斜,“非遗游”“冰雪游”等特色消费场景扩容,海南免税、老年旅游等需求增长。Z世代驱动潮玩、宠物经济、沉浸式服务等千亿级新兴赛道,消费行为从功能转向情感属性。2025年消费行业在“政策刺激+结构升级+技术赋能”三重驱动下,呈现“必选托底、新兴领跑”的分化格局,消费主题基金建议积极配置。

军工主题基金: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引发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市场对军工主题关注度骤增,军工板块逆市上涨;巴黎航展(6月16日-22日)吸引全球军工企业参展,我国展示特种材料、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提振市场对军工技术突破的预期。地缘冲突叠加国际航展催化,短期内航空装备、无人机等细分领域仍具交易机会。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同比增7.2%,连续三年高增速,重点投向“新域新质”战斗力建设(如低空经济、商业航天)。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冲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投运、军事智能化升级等项目落地,行业订单确定性增强。航空发动机(AES100获民航适航证)、六代战机(“南北双六代机”亮相)、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装备升级(如无人机作战体系),军工电子、导弹产业链复合增长率或达20%。军工行业在“地缘冲突(短期)+政策技术红利(长期)”共振下,2025年将迎结构性机会,建议军工主题基金积极配置。

医药主题基金:202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达1.6万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占全球20%,预计2030年达4.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生物医药2024年营收占比45%,归母净利润占比52%,创新药(如ADC药物、双抗)进入商业化爆发期,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60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其中医疗设备占比60%,高值耗材(如介入器械)增速最快。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万亿元,其中眼科、口腔、辅助生殖等消费医疗占比超30%,老龄化驱动需求增长。2025年医保基金支出预计达3.5万亿元,DRG/DIP付费覆盖超90%医疗机构,推动临床用药结构优化,创新药入院速度加快。ADC药物、双抗、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进入收获期,2025年国产PD-1抑制剂市场规模或超500亿元,CAR-T疗法治疗费用下降至100万元以内。2025年医药行业处于“政策催化+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三大主线;

债券基金:2025年债券市场呈现“多空拉锯”格局,利率债与信用债波动性均显著提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59%-1.90%区间宽幅震荡,短端利率受央行万亿逆回购操作影响加速下行。信用利差先走阔后压缩,3年期AAA级中票利差最高达37BP,后收窄至27BP,城投债与地产债分化加剧,强区域城投债受追捧,而尾部风险需警惕。一季度利率债发行规模达7.9万亿元,同比增49%,其中国债净融资1.4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前置发力”特征明显。理财、保险等机构配置力量边际减弱,市场对高流动性利率债需求提升,信用债“资产荒”格局延续但局部风险暴露。央行维持“适度宽松”基调,6月通过万亿买断式逆回购缓解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压力,降准降息预期仍存。2025年国内债市处于“高波动、低利率、强政策”交织的复杂环境,未来市场将更依赖政策信号(如陆家嘴论坛、三季度政治局会议)与外部冲击(中美关税、美联储动向)的博弈,建议投资者动态调整久期结构,优先配置高流动性利率债与政策支持的创新品种。

美股基金:特朗普政府原定7月9日生效的全球关税被推迟至8月1日,但本周起将向12个贸易伙伴发送关税信函,税率可能高达70%。若谈判破裂(如欧盟、印度反制),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担忧,拖累科技、工业等出口依赖型板块。高盛测算显示,已落地关税推升美国实际关税税率至13%(年初仅3%),二季度财报(7月下旬起)将检验企业成本转嫁能力。6月非农新增就业14.7万(超预期),失业率降至4.1%,导致9月降息概率降至64%(7月降息概率归零)。若7月通胀反弹,可能进一步压制宽松预期。标普500前瞻PE达22.2倍(长期均值15.8倍),依赖2026年14%的盈利增速支撑,若业绩不及预期则回调风险大。美股短期波动或加剧,建议逢高适当减持。

港股基金:若特朗普对日本等国加征35%关税,可能冲击全球供应链,拖累港股科技及出口板块;若延期或豁免,则提振市场情绪。6月非农超预期,9月降息概率降至64%,美元走强压制港股流动性。若7月通胀反弹。短期来看,港股波动或加剧,但因估值洼地优势、政策红利(稳定币)以及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预期,其中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因此,建议短期港股短期可波段操作。

黄金基金:6月非农新增就业14.7万人(超预期),失业率降至4.1%,导致9月降息概率从96%骤降至64%。若7月通胀数据(核心CPI)高于3.0%,美联储可能推迟降息至9月,美元指数反弹将压制金价,短期目标下看3250-3300美元/盎司支撑位。7月9日特朗普关税暂停期到期:若对日本等国加征35%关税,全球供应链冲击可能推升避险需求,金价或冲击3400美元;若谈判缓和,则回踩3300美元。中长期看,美元信用弱化、央行购金潮、降息周期、滞胀风险仍将支撑金价上行。因此,建议短期黄金可以逢低适当加仓。

原油基金:OPEC+超预期加速增产(8月增产54.8万桶/日,远超预期的41.1万桶/日),累计释放产能达191.8万桶/日,逼近疫情前水平。叠加美国页岩油虽钻探低迷(活跃钻井降至425座),但《大而美法案》开放联邦土地开发,潜在供应增量蓄势待发。全球贸易摩擦升温(特朗普7月9日关税豁免到期,新税率或达70%),压制经济信心与原油消费;IEA上调2025年库存累积预期至80万桶/日,四季度累库压力显著。OPEC+增产抢占市场份额(针对圭亚那、加拿大等非OPEC+产能扩张),但全球经济增速下调(OECD从3.1%→2.9%)拖累需求,供需缺口扩大至70万桶/日。若页岩油跌破盈亏线($55-60)触发减产,2026年或现反弹契机;但中东地缘溢价消退(以伊停火有效)、特朗普关税扰动供应链,利空持续性增强。当前原油处于“供应预期强化”与“需求风险未定”的博弈期:三季度受OPEC+增产、关税落地及累库压制,WTI或下探55-60美元,建议原油基金谨慎持有。

美债基金:受“大漂亮法案”刺激,美国财政部计划大幅增加短期国债发行(短期债券占比或从20%升至25%),叠加非农数据超预期削弱降息预期,短端收益率可能维持高位震荡(当前2年期收益率3.88%)。高盛预测美联储将于9月、10月、12月连续降息三次,推动10年期收益率年底降至4.20%。但财政赤字扩大(未来十年增3.4万亿美元)和期限溢价回升可能抑制下行空间。美联储降息与经济数据(如通胀黏性、消费疲软)的拉锯将持续。若7月9日关税政策落地推高通胀,可能延迟降息节奏,引发收益率曲线“熊陡”。美债短期受供给压力和降息推迟扰动,但中期降息周期下长端收益潜力明确,建议逢低适当配置。


(择尔裕旗下青柏资管研究部总监兼潜龙2号投资经理 石财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e1c1f75c5876c40b250e136d9ec7cf.png

阅读 1.6w
转发 1140
相关推荐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曝光 密集参与医疗军工板块
机构动向
07-07 07:25
阅读 1.1w 转发 1488
30.8亿美元新增额度引爆基金市场,多只QDII基金大幅溢价触发临停公告
QDII
07-04 15:33
阅读 1.4w 转发 2352
独家|富士康撤离印度!传递出什么信号?
原创
07-03 16:43
阅读 1.8w 转发 2772
提防“煮熟的鸭子飞了” 公募下半年策略强调攻守兼备
行业
07-03 08:48
阅读 1.6w 转发 2904
公募基金把脉A股2025年下半年:市场或仍将围绕科技叙事
观点
07-03 08:27
阅读 1.5w 转发 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