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磅数据出炉!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 17.94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了6.48万亿元。要知道,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甚至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历史上首次跌1%之际,大家依然热衷于存钱,而且越存越多,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数据结构看,住户部门无疑是储蓄增长的主力。半年新增存款10.77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5%。储蓄热的核心驱动力,或许是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心态。一方面,上半年居民短期贷款减少,消费贷规模的持续萎缩;另一方面是投资渠道的收缩。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仅新增 1.17万亿元,且几乎全部依赖房贷支撑,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跌幅扩大,房产吸引力骤降;而 A 股市场上半年震荡为主,资金整体避险为主;
企业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1.77万亿元,一举扭转了去年同期减少1.45万亿元的颓势,这种反转背后是企业投资意愿的显著降温。尽管上半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7.17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62%,但细究资金用途可见,多数资金流向了债务滚动和政策主导的基建项目,真正用于设备更新、产能扩张的自主投资占比并不多。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连续多月负增长,叠加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扩产意愿低迷,选择将资金以存款形式留存,而非投入实体经营。
股市作为经济预期的晴雨表,早已提前反映了这种结构性变化。上半年房地产板块跌幅达6.4%,消费板块整体表现疲软,这与居民储蓄高增、消费意愿低迷形成直接呼应;与之相对的是,高股息策略异军突起,公用事业板块整体走强,电信行业股息率稳定在5%以上,恒生红利低波ETF规模半年激增,成为资金避险的核心标的。这种分化背后,是市场对高确定性的追逐,尤其是在盈利增速放缓的环境中,稳定的现金分红比不确定的成长预期更具吸引力。
展望后市,股市的结构性机会将与政策发力方向息息相关。短期来看,利率下行周期中 股债跷跷板效应仍将持续,固收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可能进一步上升,但股市并非全无机会。政策支持的科创领域已获得1.74万亿元再贷款倾斜,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板块的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绿色金融贷款同比增长27.4%,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储能、光伏等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反内卷以及资金的聚焦。中期维度,若美联储如市场预期在下半年启动降息,中美利差收窄可能缓解外资流出压力。而长期走势的关键,仍在于企业盈利能否与经济复苏形成共振,这需要看到消费回暖、制造业投资回升等基本面改善的明确信号。
总体而言,当前的储蓄高增并非简单的货币现象,而是经济转型期市场主体风险偏好调整的必然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利率下行与政策发力的博弈中,既需要关注高股息、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也可布局设备更新、高端制造等政策确定性较强的成长领域,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