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牛市格局尚未被破坏,未来长端利率还有进一步走低的空间,但突破下行需要等待更好的交易窗口,7月底—8月初可能是重要的时间窗口。
近期,债市的调整更多由风险偏好与资产比价效应驱动,叠加央行进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预计债市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均较为有限。
最近国内公布的经济数据出现分化。工业与服务业生产维持强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投资增速放缓,验证了国内经济的核心矛盾仍在需求与预期,债市处于利多通道。
第一,名义与实际经济增速差扩大,价格低位运行压力凸显。二季度国内GDP实际同比增速达5.2%,名义GDP同比增速为3.9%,增速差较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当季GDP平减指数为-1.2%,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凸显“反内卷”必要性上升。
第二,供强于需格局继续深化,投资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二季度,外需增速显著高于生产和内需增速。关税冲击低于预期,叠加“抢出口”背景下,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达7.4%。生产端工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为2022年以来的次高水平,社零和投资增速分别为5.4%、1.8%。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探。
往后看,“反内卷”及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对需求侧的拉动需进一步观察。三季度经济数据验证较为关键:一是观察内部经济动能变化情况,二是8月关税豁免期结束外部影响或重新放大。若7—8月数据验证经济动能低于目标增速,则不排除宏观政策适时发力托举。
7月是缴税大月,资金利率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央行的对冲操作。7月15日是增值税、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截止日,税期时点流动性明显收敛,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至1.53%附近,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则上行至1.56%附近。
7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继续放量,释放明确呵护信号。当日,央行开展了342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时,690亿元逆回购到期及1000亿元MLF到期,单日全口径净投放1735亿元。此外,央行还进行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包括3个月期8000亿元和6个月期6000亿元),当日实际净投放规模达15735亿元。现阶段由短及长的利率曲线关系较为顺畅,资金、存单和长债利率未出现倒挂情形,资金面持续紧张概率不高。
从广义流动性来看,政府债继续支撑6月社融增速回升,6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到1.41万亿元,不过实体融资需求相对偏弱。从企业部门看,企业新增短贷好于季节性水平,源于“抢出口”的流动资金需求,企业新增中长贷较低。从居民部门看,6月居民新增短贷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居民中长贷仍处于季节性低位。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偏弱,宽货币效果传导尚需时日,预计本轮债市调整时间较短,调整空间不大。
近期,股债演绎“跷跷板”行情。受风险偏好抬升影响,大金融和地产板块大涨,带动上证指数站上3500点后,市场开始形成慢牛预期,对债市情绪构成明显压制,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债出现明显调整。
本轮A股走牛属于全球市场共振,不仅美股不断创新高,而且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新兴市场股票指数也创近年新高。除了全球风险偏好共振上行带来的利好,中央对国内经济“反内卷”的强调也强化了投资者对国内供给侧改革、PPI抬升带来的企业盈利走强预期。短期来看,A股慢牛预期难以证伪,股债“跷跷板”行情或延续。
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角度来看,“股债双牛”可能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线。近期银行股上涨,是利率不断走低后红利股吸引力上升,险资流入进一步助推所致,这与债市走牛的“资产荒”逻辑一致。目前A股很难用基本面牛市来定义,因此对债市并不构成实质性利空。
策略上,债券牛市格局尚未被破坏,未来长端利率还有进一步走低的空间,但突破下行需要等待更好的交易窗口,7月底—8月初可能是重要的时间窗口。一是等待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二是美国将在8月1日加征关税,如果这一次“TACO”交易被证伪,全球股市波动或加剧,风险偏好抬升对债市的压制或缓解;三是7月税期过后,跨月资金波动有限,8月初资金利率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可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