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反内卷”被反复提及,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上周工信部透露,近期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反内卷”主题性行情快速升温。与此同时,国内ETF规模已超4.3万亿元,以组合透明和交易便捷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把握“反内卷”主题行情的丰富工具。那么,“反内卷”主题行情未来将如何演绎?哪些行业和主题可能站上“反内卷”的风口?相关ETF产品又如何配置为宜?
三轮“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的市场行情变化与启示
1.政策出台后市场的反应:此前每一轮“供给侧改革”政策导致的行情波动当中,市场对于政策的效果预期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供给收缩的政策难度较大。一方面,落后产能淘汰、冗余人员安置等多个环节的推动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与地方政府以追求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政绩考核相悖,推动意愿不足。市场往往等到更多具体政策落地、或者政策力度加大方有所表现。具体来看,历史上包括“电耗”、“能耗双控”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国家发改委强化督查力度等,使得市场明确政策推进的毅力与决心,最终推动板块有所表现。因此股价变化一般滞后于政策定调。
2.市场行情启动的催化剂:从相关行业(主要是周期类)股价的启动时点来看,由于总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是两个核心矛盾,因此仅仅产量下降,相关行业的股价表现的并不敏感;最终股价的上涨拐点,更多的是来自于基本面的改善,工业品涨价和产能利用率提升。
3.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资产:主要以供给侧改革具体落地的行业为主,但需求侧若形成配合,受益的行业有望扩展。如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期间,主要的直接受益行业包括水泥、钢铁、化工、造纸、煤炭。不过由于同步宽财政棚改货币化传导至了需求侧地产链的改善,地产链的家电、消费建材,甚至经济广谱受益的白酒都有不错的股价表现,是几轮行情中广度最大的一轮。
“反内卷”政策与供给侧改革的同与不同
目前市场研究“反内卷”政策更多是参考之前的供给侧改革。二者相同之处,是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在供给结构性过剩背景下提出的。当前,国内供给端仍呈现出较大的过剩压力,PPI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从今年2月份开始又出现一定边际下行压力。从持续时长看,从2022年10月至今,PPI已连续处于负增长区间32个月,仅次于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的54个月。供给侧改革于2015年11月首次提出,“反内卷”则于2024年7月首提,“反内卷”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出台背景都是应对供给侧结构性过剩。
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宏观背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宏观背景主要是国内经济下行、全球化竞争加剧。②涉及行业范围存在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涉及行业范围远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政策目标定位存在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目标在于我国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全方位提升。④政策举措存在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举措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加注重法制化、多样化。相比之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对象主要是上游行业的国有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等产能调控中更多采用了行政命令手段。⑤政策持续时间可能存在差异,预计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持续时间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针对性施策:“反内卷”政策动向展望
从当前政策预期来看,不同行业的“反内卷”整治手段或不尽相同:炼油、钢铁等行业或主要通过化解存量过剩产能的手段进行优化;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或通过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的手段进行控制;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三样”行业或通过行业自律,即加强企业行为约束的方式来进行监督。5月以来“反内卷”政策加速推出,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行业层面水泥、钢铁、光伏等多个行业发布倡议书,自律减产挺价,新一轮“反内卷”相关政策或将逐步落地。
展望未来,从产能压缩转向品质跃升,建设以技术为基础、以制度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质供给体系,仍是本次“反内卷”施策的重点。市场导向上,一方面,要完善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支持存量产能升级调整;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保持行业竞争稳定有序。在制度上,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反对低价倾销、过度补贴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强化产业金融协同治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本轮“反内卷”的后续行情展望
1.可能的观望期:与历史上相似,由于牵扯各方利益、落实难度较大,本轮市场对于“反内卷”的形式和力度也可能存在观望期。行情斜率的提升还需要看到类似于历史上的一些政策信号,如政策级别提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中央督察等。
2.行情启动的基本面信号:工业品的行情启动可以直观观察价格,而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可以观察产量增速、以及产能利用率,股价往往领先于利润增速或ROE的拐点。如果政策持续,单靠供给收缩也可以实现相关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上升、价格上涨、利润修复,构成结构性机会。从历史经验来看,利润率和周转率能够提升的行业股价弹性更大。
3.需求侧的验证:需求侧的变化会影响“反内卷”的广度与深度,今年仍需观察年内广义财政/GDP的比重能否进一步提升。例如2010年、2021年供给侧行情缺乏需求侧配合,则持续性和广度都有局限性;而2016—2017年存在需求侧共振,资产的普遍表现得到辐射和扩散。
淘金“反内卷”,行业ETF怎么选?
整体来看,“反内卷”政策有望加速行业去产能进程,带动盈利及市场表现改善,处于供给出清前期的行业或具有更大的改善空间。目前“反内卷”政策重点领域钢铁、水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供给侧出清已较为充分,需求侧提振及改善行业无序竞争或为未来主要影响因素;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基础化工等仍待供给侧进一步改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