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沪指3500点之后:市场的答案与前行的方向
日期:2025-07-22 10:15:34  来源:华夏基金

7月21日市场的绝对热点,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基建、电网设备板块全面启动。

1.2万亿投资、人类工程史上的壮举、发电量相当于3座三峡……这些关键词之下,它的启动仿佛一个时代的注脚,与资本市场的脉动隐隐呼应。

恍惚间,笔者想起十六年前那个闷热夏天。2009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的消息与高考结束的蝉鸣交织在一起。

也是在那时,一位18岁的金融专业新生,开始初次关注A股。彼时的沪指刚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周期转向,奋力冲上3478点后,最终在3500点门前停下了脚步。

如今回望,3500点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数字刻度,更像一位见证者,陪伴A股走过三十余载春秋,亲历了低谷的阵痛,感受过杠杆牛的狂热,也在“新国九条”的春风中迎来新生。

如今,上证指数再次回到这个意味深长的点位,我们或许该暂时放下日线图上的红绿交错,像观察一条大河的走向那样,看清它奔涌的方向。

01 如何看待本轮指数大涨?

市场“超预期”重回3500点,情绪如潮水般涌动。

有人在焦虑中追问:“牛市来了吗?”有人在波动中质疑:“基本面拐点未现,上涨是否真实?”这些疑问背后,是对市场运行逻辑的深层探寻。

但每一轮指数级别行情启动并延续的关键,真的是基本面拐点吗?

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提出的“反身性”拆解,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逻辑。

反身性的核心,是两个递归函数:

第一,认识函数y=f(x)

当投资者形成“某板块基本面即将改善”的共识(x),资金便会闻风而动,驱动人的行为(y),导致股价上扬,这是用 x推导 y 的过程。

例如2年前当投资者预期AI技术将带来产业革命,资金便会涌入相关标的,推高其估值,哪怕此时利润表尚未体现实质性增长。

第二,参与函数 x=g(y)

而股价的上涨和人的行为(y)又会反过来重塑现实(x),这便是反身性的精妙之处。股价攀升带来的财富效应,会强化投资者“资金持续涌入→股价继续上涨”的信念。观望者变为参与者,犹豫化为笃定。

这种信念甚至能反哺基本面预期——“既然股价涨了,说明市场看到了我看不到的东西,基本面改善或许就在不远处。”

于是,原本的预期(x)因股价的变化而被加强或修正。

不难发现,指数大涨并不是一个关于基本面改善何时到来的静态剧本,而是反身性驱动的、预期先行的博弈。“预期”递出第一棒,“股价反馈”接棒加速。基本面拐点或许会迟到,但行情不会原地等待。

本轮行情中,预期的接力棒已传递多轮。从“中特估”的价值重估,到“东升西落”的地缘格局预判,再到“科技自主”的产业雄心,以及“反内卷”的高质量发展转向。这四大叙事仍在发酵,成为支撑市场中枢的深层力量。

历史或许是最好的教科书,A股历史上至少出现过4次类似场景:基本面尚未显著改善,但各类增量资金在强烈预期驱动下形成合力,推动市场连续大涨。

图片

而每一次,在有效突破关键心理阻力位(如扭亏点)后,宏大叙事便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引领行情走向纵深。

(来源:广发证券招商证券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两个相互嵌套的递归函数,很难导向一个静止的均衡状态,只会牵引出一场永不停歇的动态演化。市场行情也总在一次次的分歧与一致中,蜿蜒着流向更远的前方。

02 如何看待当下的3500点?

3500点对于A股而言,绝非一个普通的坐标。回溯历史,沪指在3500点上方运行的时间占比不足10%。

图片

2007年4月,A股首次站上3500点时,市场高呼“黄金十年”,股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点燃冲天热情;

2015年3月,杠杆牛市中,3500点成为资金狂欢的加油站,场外配资的洪流裹挟指数冲向云霄;

2021年1月,疫后复苏行情里,它成为“核心资产”抱团的巅峰见证,消费与医药的“确定性溢价”被演绎到极致。

今天,当我们再度与这个熟悉的数字相遇,它的底色已悄然改变。过去几年,一个词深深烙印在时代的年轮上——“变局”。

而本轮变化的核心,在于资本市场定位的空前提升。

“924”以来,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空前。从高层“活跃资本市场”的定调,到“新国九条”对投资者回报的强化,从汇金公司真金白银的增持,到险资、年金等长期资金的逐步入场,制度变革的深度与广度远超市场初期想象。

敏锐的投资者能清晰感受到,这次“真的不一样”。这让人不禁联想到2014年“国九条”的催化作用,2024年构建的“1+N”政策体系,或许正在为未来的市场慢牛与繁荣埋下坚实的制度种子。

变化的另一端,是低利率时代的加速邻近与居民财富的迁徙浪潮。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的神话,当存款利率悄然步入“1时代”,当核心城市房产从“永涨不跌”的神坛走下,一场静默但深刻的财富配置迁移正在发生。

图片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已从21世纪初的近60%显著下降至2022年的47%左右,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规模则从彼时的百亿级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30万亿量级。(来源:Wind、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

这种趋势性的力量,或许比任何长期看多宣言都更具说服力。就像美国1980年代利率市场化催生了401K计划,中国版"权益大时代"或许刚刚拉开帷幕。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赋予了当前A股市场“下跌有底、上行有锚”的新特质。

如果未来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等重大事件能够有效引导和强化远期基本面预期,那么场外两大蓄水池(国内存款搬家的资金、海外美元溢出的资金)潜在的涌入规模,或将打开市场的上行空间。

虽然此类事件驱动的“胜率”在当下存在不确定性,但其蕴含的潜在“赔率”已相当具有吸引力,值得投资者在战略配置层面予以重视和应对。(来源:广发证券)

03 投资者又该如何操作?

尽管指数重回3500点,市场内部的温度却冷热不均。复盘今年行情,一个显著特征是,金融行业贡献了主要的年内收益。

图片

回顾2021年初-至今(2025年7月11日,数据源自Wind)更是如此:

上证指数涨幅为1.01%,几乎不涨不跌;

中证银行涨幅为26.95%;

中证红利涨幅为20.85%;

中证白酒涨幅为-50.78%,腰斩中;

中证创新药涨幅为-42.13%,近乎腰斩;

新能源车指数涨幅为-23.85%。

于是市场流传着一个颇为苦涩的调侃:我在____里躲牛市。

然而,事情似乎正在起变化。统计自2025年指数突破3500点至今的表现,通信、医药生物、有色金属悄然跻身涨幅前列,而前期风光无限的银行板块则略显沉寂。

图片

这种有序的板块轮动与扩散现象,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只要行业底层逻辑没有动摇,终将出现在轮动中的修复与补涨。

而3500点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再一次审视持仓、校准方向的机会。

面对市场的喧嚣与板块的轮动,长期主义和资产配置始终是我们穿越波动的底气。

作为投资中最珍贵的品质,长期主义的核心,或许就是在喧嚣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短期波动引发恐慌时,长期主义者看到的却是优质资产的打折机会;而市场热议"牛市来了"的时候,他们更关注的是资产的内在价值。

这种定力来源于对未来与趋势的笃定。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工程师数量超过欧美总和,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二,这些基本面因素构成了资本市场的深层支撑。

虽然短期估值波动难免,但拉长看,没有哪个科技强国的崛起没有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进而诞生一批伟大的上市公司。

指数投资的魅力正在于此,它让我们无须精准捕捉每一个行业轮动的浪花,却能始终拥抱时代发展的潮汐。

因为时代的贝塔永远在流动,但宽基指数永远会跟随着GDP的正向发展前行。

而资产配置,则是我们在长期投资中控制风险、追求收益的有效手段。

当下我们知道的是,银行和小微盘指数已经创下了新高,底部的标的也基本得到充分挖掘,因而单纯的依靠风险偏好和估值修复驱动的行情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市场的走向,更需要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来托举。

我们同样知道的是,一旦沪指月线级别站上了3500点,后续大概率还会延伸出一波结构性的行情,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

市场的走势不断重复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与其预测,不如配置。在这个“资产荒”与“资金潮”并存的时代,不妨继续采用“杠铃策略”拥抱波动:

一端是红利的厚重。锚定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品种,兼顾安全边际与景气弹性,成为抵御通胀的“新刚需”。

一端是创新的光芒。布局新质生产力引领的中国硬科技赛道,把握产业变革的长期趋势,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价值增量。

图片

这一策略的精髓,在于始终以分散化、多元化的策略应对不确定性,让投资组合在稳健与进取之间取得平衡,从容应对市场风格的转换。

3500点之于A股,如同3500米的海拔之于登山者。这既不是起点,也远非终点,却是回望来路与眺望前程的最佳观景台。

驻足于此,我们既能见证金融与中字头等传统行业的估值重塑,也目睹了AI、人形机器人等新势力的破土而出、势不可挡;既能感受到全球地缘博弈带来的料峭寒意,也能触摸到科技自立传递的澎湃暖流。

市场的颠簸,本就是漫长投资旅程中必然的风景。当我们学会将目光从指数的短期涨跌移开,投向更辽阔的地平线——

那些代表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企业,那些持续创造价值、回馈股东的公司,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力量……

而长期叙事的画卷,或许才刚开始展现出其深厚而动人的底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 7620
转发 1008
相关推荐
7月21日股票ETF市场净流入资金32亿元
热点
07-22 14:48
阅读 7560 转发 1332
上演仓位“戏法”!多只基金“踩准”行情节点
热点
07-21 15:35
阅读 1.1w 转发 1452
AI陪伴玩具迎来爆发式增长,能否接棒LABUBU成为下一个风口?
行业
07-20 15:00
阅读 7560 转发 1332
贝莱德基金:看好中国股债市场双边行情
观点
07-20 07:40
阅读 1.2w 转发 1896
有色金属涨幅领跑市场!年内白银大涨30% 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
行业
07-18 10:26
阅读 1.3w 转发 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