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雅江水电站的相关个股继续大面积涨停,与此同期今天市场中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多个期货品种大涨,玻璃、纯碱、多晶硅、焦煤、焦炭、工业硅等品种封死涨停。多晶硅主力合约飙升至49105元/吨,单日涨幅8.99%,创下上市以来新高;焦煤暴涨7.98%至1048.5元/吨,刷新年内高点;玻璃期货更以9.08%的涨幅领涨建材板块。忽然间,商品市场仿佛也迎来了“大牛市”。这背后到底怎么回事?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商品期货大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反内卷”政策发力,点燃供给侧革命。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的“反内卷”政策信号,成为引爆行情的导火索。会议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直指产能过剩行业的沉疴。紧随其后,工信部在7月18日宣布将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覆盖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关键领域,强调“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市场对此的解读迅速转化为交易策略:资金开始按“老旧装置占比高+利润低”逻辑筛选标的。氧化铝因传言超10年装置占比达45%,成为资金狙击对象。
政策预期正在迅速重构产业逻辑,光伏产业链成最大受益者。多晶硅期货7月累计涨幅超30%,政策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高质量发展。黑色系供给侧出清持续推进,市场预期钢铁产量Q3同比降幅或达5%,焦煤库存压力大幅缓解。成本定价取代低价竞争,行业协会推动光伏、汽车等行业建立合理成本核算体系。
(截止到7月22日)
其次,需求端觉醒,超级工程与旺季共振。政策供给端发力的同时,需求端出现历史级支点。7月19日,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项相当于3个三峡规模的超级项目,瞬间点燃黑色产业链需求预期。据广发期货分析,该项目将直接拉动年均284万吨水泥需求(占西藏产量30%),并刺激工程机械、钢材、爆破器材等配套需求。焦煤市场因此迅速转向:钢厂铁水产量重回240万吨/日以上,焦炭首轮提涨落地、第二轮开启,煤焦共振上涨格局形成。
最后是全球流动性宽松及风险重构。商品暴涨背后是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元指数回落至100关口,以美元计价的金属获得喘息空间。国内6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企业短贷和政府债成为主要拉动项,基建资金到位滞后问题缓解。更关键的是市场风险偏好切换,中美日内瓦协议达成框架性和解后,贸易脱钩担忧降温,资金从避险资产转向工业品。
针对周期品种近期的集体躁动,个人认为是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周期共振引发的第一次触底反弹行情,至于是反转行情还是出现二次探底,这个还需要看政策推进力度以及后期的业绩验证。但是,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商品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反内卷”限制供给+“新基建”扩张需求,部分行业可能迎来反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光伏产业链重构:多晶硅从产能过剩转向优质产能溢价,N型硅料技术领先企业受益
有色供给侧升级:政策淘汰落后冶炼产能,低能耗高效率企业获取份额红利
黑色系需求切换:水电工程、特高压等新基建成为需求主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