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医药板块集体走强,多个医药行业的子板块出现在涨幅榜的前列。最近一段时间,医药板块一直有个股活跃,但像今天这种全面爆发的行情,还是比较少见的。有人担心这种集体走强是不是到了“最后的疯狂”阶段,那么我们从政策环境、产业突破、基本面修复、技术革新、资金共识及行业周期等六大维度来看看,医药板块的行情走到哪一步了。
一、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整治到制度红利释放
2025年7月医保局明确表态将按照“反内卷”原则推进集采改革,新规则不再简单以最低价为唯一中标标准,而是要求企业说明价格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有效遏制了行业恶性价格竞争。政策导向推动竞争模式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为优质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受益于此,创新产品有望获得更高利润空间,国内医疗设备招标已呈现同比恢复趋势。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形成“先商保后医保”的梯度准入闭环。这一机制使新药上市后能通过商保渠道积累真实世界数据,待临床价值充分验证后再进入医保,大幅改善了创新药的商业回报预期。同时,药监部门优化审评审批,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承诺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显著缩短上市周期。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类新药数量同比增加40%,政策红利进入实质释放阶段。
二、创新药出海爆单——相关龙头公司价值重估
中国创新药企的国际合作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海外授权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仅2025年上半年交易金额就达608亿美元,超去年全年总额。近期国内龙头药企与跨国巨头达成总潜在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合作,覆盖临床阶段药物及多个候选项目。中国企业开始主导研发直至完成包含海外受试者数据的Ⅰ期临床试验,标志着国际产业界对中国研发实力的认可从“成本中心”转向“创新源头”。
医药产业的技术革新正深刻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在研发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将传统新药研发的“三个十”(10年时间、10亿美元、10%成功率)缩短至三分之一周期、十分之一成本。
三、行业基本面强劲修复——业绩与订单双重验证
某CXO(医药外包服务)龙头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入达208亿元(同比+20.6%),归母净利润85.6亿元(同比+101.9%),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10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该公司在手订单达566.9亿元(同比+37.2%),印证全球需求刚性。这种业绩上修并非个例,而是行业整体景气度回升的缩影。例如,另一个龙头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7.5%升至2024年的49.64%,创历史新高,推动盈利质量系统性改善。
四、资金共识强化与估值具备空间——增量资金持续涌入
医药板块正获得内资、外资及杠杆资金的同步增配。内资方面,创新药沪港深ETF(517380)近5日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净流率达14.63%。外资流向同样积极,在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南向资金持续加大布局力度,而国际资本呈现选择性流入态势——2025年以来外资主要净流入医疗保健板块,同时净流出其他行业板块。
虽然经历了一轮上涨,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合理区间。以中证(800)医药指数为例,最新市盈率35.67倍,市盈率百分位(近十年)为33%。在业绩增长兑现过程中,当前的估值仍具优势,具备进一步释放上行空间的潜力。
五、行业周期——从底部复苏到景气扩张的拐点确认
医药行业正处于十年转型周期的关键节点,从底部复苏转向全面景气扩张的特征已经明确显现。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启动至今已十年,企业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进入兑现阶段。通过数量、质量、技术水平上的持续突破,先驱企业利润端有望转正。2025年预计是国内创新药授权出海的关键年份,行业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医药板块的强势表现绝非短期反弹,而是行业深层次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政策环境从压制转向赋能、创新药出海实现技术价值全球化兑现、产业基本面迎来业绩与质量双提升、技术平台加速迭代、资金共识形成多路增配、行业周期步入景气扩张新阶段。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中国正经历从“仿制跟随”到“原研引领”、从“成本优势”到“技术输出”的战略转型,这一进程将释放巨大产业红利。建议投资者立足长远,把握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期的历史性机遇,积极逢低布局。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