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收盘,沪指涨0.96%,收报3617.60点;深证成指涨0.59%,收报11106.96点;创业板指涨0.39%,收报2343.3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5961亿,较昨日放量975亿。
外围市场回暖,今天市场高开高走延续反弹,盘面上银行股稳住指数,科技股整体活跃,军工、PEEK材料、铜链接、脑机接口等轮番活跃,昨日提示风险的医药板块跌幅居前,明天怎么走?技术上来看,明天是固定的时间窗口,时间窗口如果出现新高往往容易出现短线高点回落,叠加这两天的上升相比前期明显量能不足,继续拉升拉升容易出现背离,因此,明天如果指数直接拉升创新高,不要追高就可以了,反之先往下那么关注5天线和10天线的支撑,万一再次失守,那就要适当防守了,笔者认为明天最好先回踩蓄势下后再放量进攻。总的来看,短线有望继续冲高,但无量上涨就不要继续追高了,持股的可依托10天线防御,板块方面继续围绕科技寻找补涨的机会。最后再提示一个军工的风险,军工炒作的主要是9月阅兵,以历史经验看,往往主力在阅兵开始前就会筑顶兑现,持有的投资者可分批逢高落袋了。
成长基金:市场整体接近前高,但当前估值扩张相对于基本面修复的“超跑”程度不高,且个股和行业间存在相当的分化,仍有“低位资产”值得挖掘。国内财政政策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债投向新基建),叠加全球AI革命和半导体产业周期上行,为科技成长赛道提供长期动力。经历长期调整后,科技板块股债收益比(E/P与国债收益率之比)处于历史高位,修复空间显著。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等成长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头部企业盈利增速预期强劲。成长主题基金在政策、周期、估值三重支撑下具备显著配置价值,但需警惕阶段性拥挤交易风险,优先选择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强、行业分散度适中的产品,把握科技与高端制造的产业红利。
蓝筹基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该工程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推动多领域发展,长期为经济注入动能。7月LPR维持不变,后续仍存下行空间,有望进一步助力实体融资成本压降。近期,“反内卷”与需求端政策再度发力,政策效果或相较2024年“9.24”的一揽子政策而言更快显现。国企改革深化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领域开放,低估值蓝筹股(如银行、建筑建材)受益于系统性风险下降及过剩产能出清,估值修复空间显著。金融、能源等蓝筹板块股息率普遍超5%,在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中提供稳定现金流,成为“哑铃策略”的压舱石。消费与科技蓝筹依托品牌壁垒与技术领先地位,业绩具备长期支撑。蓝筹基金当前处于“政策托底+股息防护+盈利修复”三期叠加窗口,适合作为核心仓位长期持有,建议配置优先选择均衡布局国企改革、高分红及新质生产力龙头的基金,港股低估值科技蓝筹可增强组合弹性。
科技主题基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核心产业专利密集度提高50%,推动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两会后政策重点支持“AI+行动”,如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材料(沪硅产业)、先进封装(Chiplet)受益于政策补贴,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尽管面临中美科技摩擦,中国仍通过“一带一路”推动科技输出,如5G基站、高铁技术等。2025年科技成长板块处于“政策驱动+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量子计算四大主线的配置机会;
半导体基金:深圳设立50亿元半导体产业基金,重点支持设备、材料及高端芯片突破,叠加美国关税政策(8月1日生效)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激增。AI推理芯片需求首超训练芯片,数据中心资本支出达5000-6000亿元,带动高性能GPU、存储芯片(DRAM/NAND)量价齐升——DRAM三季度预计涨价10%-15%,NAND跟涨5%-10%,供需趋紧态势延续至Q3末。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加速(单车芯片需求达1600颗,国产化率仅15%),端侧AI硬件(AI眼镜、机器人)放量推动SoC芯片需求激增,而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反映成熟制程订单饱满。受益云端推理需求爆发及端侧AI硬件创新(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增26%),高带宽存储(HBM)、利基型NOR Flash供需缺口扩大,国产GPU厂商份额加速提升。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设备/材料领域,光刻机、刻蚀机等核心设备验证加速,叠加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下半年试产,本土供应链突破进入关键期。建议半导体主题基金逢低积极布局。
新能源基金:光伏“反内卷”政策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硅料、组件价格企稳,龙头企业盈利修复弹性显著;技术迭代(如TOPCon 3.0)和海外布局(如东南亚产能)成超额收益来源。锂电量利齐升,8月排产环比增长,受益于商用车电动化提速和储能放量。反内卷政策约束低价竞争,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盈利触底反弹。储能全球化扩张,国内政策完善绿电电价机制,海外户储去库完成+新兴市场(中东、亚非拉)需求崛起,储能出海订单同比+220%,产能利用率提升驱动利润修复。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已进入工程优化阶段,量产路径明确,核心设备(如超高压等静压机)和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需求爆发,推动产业链升级。行业从“产能过剩”转向“优质供给驱动”,政策优化+技术迭代重塑竞争壁垒,聚焦盈利修复确定性强、全球化布局深的环节,把握Q3旺季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的共振机会,新能源主题基金逢低继续加仓。
消费主题基金:政策端,中央财政900亿育儿补贴8月开放申领,叠加“以旧换新”加码(汽车/家电补贴细则落地),直接提振大众消费需求;数据端,暑期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国内游人次超2019年同期23%),服务消费复苏强劲(机票/酒店价格同比涨15%),但地产链拖累建材、家具等可选消费。消费分层加剧——高端消费(奢侈品、医美)受益高净值人群资产增值,而性价比品类(零食折扣店、国潮服饰)依托年轻群体消费韧性,共同支撑板块景气度。8月消费板块在“政策发力+服务复苏+新需求崛起”下具备修复动能,但需精选结构,重点把握服务消费的政策红利与新消费趋势的渗透率提升,避开地产依赖型可选消费。
军工主题基金:42家披露中报的军工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5%,创近五年新高,Q2部分中上游企业业绩改善明显,且正向中下游传导;航空航天、无人机、卫星等细分领域盈利预期持续上修,中报业绩弹性较高。政策与事件催化密集:①“十四五”收官年订单延迟释放,“十五五”装备计划编制启动,Q4新订单周期开启;②建军节后5个交易日军工指数上涨概率达66.7%(近15年数据);③商业卫星组网加速(如94颗卫星发射计划)、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突破等事件提振空天产业链。2024年军贸出口额同比增长35%,中东、东南亚需求爆发,实战检验提升国产装备国际认可度;公募配置比例仅3.2%低于历史均值,增量资金入场空间显著。8月军工板块在“业绩修复+政策催化+军贸重估”三重驱动下,预计呈现“先抑后扬”的结构性机会,短期调整不改中期修复趋势。建议军工板块逢低适当配置。
医药主题基金:8月医药板块的核心逻辑在于“政策松绑+创新突破+支付扩容”三重共振。政策端,国家医保局新推的“创新药首发价格机制”允许新药上市初期获得合理回报,打破“以价换量”困局,同时商保目录扩容(覆盖细胞治疗等高值疗法)构建支付“第二曲线”,大幅改善创新药变现预期;技术端,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加速(上半年BD交易额超484亿美元),双抗、ADC等前沿技术临床突破频现,叠加CXO订单回暖(药明康德净利增100%),产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市场情绪上,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创新药产业链,政策催化与技术兑现驱动估值修复向业绩修复切换。医药板块的机会或聚焦以下三大方向上:1、创新药及产业链:受益定价机制改革与BD出海加速,重点关注临床价值明确、国际化进展快的平台型药企,以及CXO领域订单确定性高的龙头换;2、器械与消费医疗:医疗设备渠道库存出清带动业绩拐点,叠加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商业化提速;消费端则受益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如医美、家用器械);3、中药价值重估:集采规则优化推动价格体系修复(部分耗材价格回升10-15%),品牌中药OTC受益提价与库存周期改善,叠加创新中药医保准入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8月医药板块在政策与技术双驱动下进入“修复-成长”共振期,建议采取“核心创新药+器械拐点+中药修复”的哑铃策略,短期关注事件催化,中期布局业绩兑现;
债券基金:8月国内债市预计呈现震荡修复格局,但受多重因素扰动,波动可能加剧。政治局会议定调“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但未超预期宽松,叠加7月PMI(49.3%)低于预期,经济数据疲弱支撑债市情绪修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围绕1.65%-1.80%区间震荡。央行近期逆回购操作显示流动性呵护意图,资金面趋稳(隔夜利率1.38%),缓解前期赎回负反馈压力。超长期特别国债剩余5040亿元将于8-9月集中发行,其中50年期品种需求边际走弱(保险承接能力受限),可能阶段性推升长端利率。若A股延续强势,风险偏好提升或分流债市资金;中美关税谈判(8月14日暂缓期结束)及商品价格波动也可能引发情绪反复。信用利差经历7月调整后有所走阔(中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分位数升至25%以上),但高票息资产稀缺背景下配置力量逐步入场,中短久期品种更具修复弹性。城投债表现稳定,优质省级平台3-5年期品种利差压缩空间仍存;二永债中4Y以上品种收益率重回2%,骑乘策略价值凸显。8月债市在“政策托底+经济弱复苏”下具备修复基础,但需警惕供给放量及风险偏好扰动。建议以中短端利率债和优质信用债为核心,利用震荡优化持仓结构,静待三季度末政策发力窗口。
美股基金:7月非农就业仅增7.3万(预期11万),且前两月数据下修25.8万,失业率升至4.2%,显示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特朗普“对等关税”(8月7日生效,税率10%-41%)加剧贸易摩擦担忧,叠加企业盈利分化,市场情绪转向防御。上周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市值蒸发超1万亿美元,恐慌指数VIX单日飙升20%。非农数据后,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0%,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暴跌25BP至3.7%,利率敏感资产重定价。8月7日关税全面实施,耐用品(汽车、机械)及全球供应链承压,或加剧市场波动。科技(AI、云计算)受益于资本开支韧性,但估值过高易引发获利回吐;防御板块(医疗、必需消费)或成避风港。美股短期陷入“衰退担忧+政策博弈”的双向震荡,建议美股基金可以适当减仓。
港股基金:港股8月预计呈现“先抑后扬”的震荡整固格局,中报业绩分化与政策落地节奏是核心变量。8月中下旬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恒生科技板块整体盈利增速预期12.3%,但细分领域差异显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盈利预期持续上修且分歧较大,隐含高弹性;消费电子景气确定性突出;互联网平台受外卖补贴拖累的利空已部分消化。政策与资金面支撑,国内“反内卷”政策遏制无序竞争,叠加育儿补贴、基建投资等内需政策共振,提振企业盈利预期;建议采取“哑铃型策略”平衡攻守:进攻端(50%),侧重恒生科技指数ETF,聚焦中报弹性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消费电子赛道,捕捉业绩上修红利;防御端(50%)配置红利港股ETF,跟踪高股息指数,覆盖公用事业、银行等低波动板块,提供稳定现金流并对冲波动风险。
黄金基金: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4.25%-4.50%不变,鲍威尔表态偏鹰,强调“尚未就9月降息做出决定”,导致市场对年内降息预期大幅降温(9月降息概率从68%降至45%)。美元指数六连涨突破100关口,创两个月新高,对黄金形成显著压制。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35%)、瑞士(39%)等多国加征关税,贸易不确定性持续发酵,部分避险资金流入黄金,但美元强势削弱其吸引力。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长3%至1249吨,投资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但金饰消费量同比下降14%。央行购金延续(中国连续8个月增持),但节奏放缓。美元强势和降息预期推迟是核心压制因素,但地缘风险(中东紧张、关税反复)提供底部支撑。金价(COMEX黄金)大概率在3250-3450美元区间震荡,突破需待政策信号明朗。短期建议黄金基金可以适当高抛低吸。
原油基金:OPEC+计划8月增产54.8万桶/日,叠加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产量预计翻倍,供应压力显著上升。但俄罗斯因出口禁令及港口运输量下降,部分抵消增产压力。美国威胁对购买俄油的中印等国加征100%二级关税,潜在冲击每日275万桶俄油贸易,构成供应风险。美国新关税政策(8月1日生效)推升通胀并抑制消费,叠加美联储延迟降息预期,经济增长与石油需求承压。但夏季出行旺季支撑短期汽油需求,美国库存周降270万桶印证韧性。OPEC+增产及需求淡季临近(8月中旬后)压制涨幅,WTI目标价难破72.2美元年内高点。地缘风险(俄油制裁、红海冲突)及库欣低库存提供缓冲,68.5美元技术位形成短期防线。短期来看,原油易涨难跌但上方空间受限,建议逢低适量布局。
美债基金:8月2日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软(新增仅7.3万人,前两月合计下修25.8万人),引发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将提前降息。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40%飙升至84%,年内至少降息两次。对利率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暴跌25个基点至3.74%,创2023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10年期收益率同步下行至4.22%,但跌幅小于短端,导致2年/30年期息差单日扩幅创4个月新高,形成典型的“牛陡”。疲软就业数据削弱美联储鹰派立场,理事沃勒等公开支持尽快降息,政治压力(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加剧政策转向预期。失业率升至4.2%,叠加前值下修,暗示劳动力市场实质性放缓,经济下行风险高于通胀压力。美债已进入“政策宽松预期”驱动的牛陡阶段,但长端收益率受供给与通胀制约下行空间有限。建议美债可以适当加仓。
(择尔裕旗下青柏资管研究部总监兼潜龙2号投资经理 石财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