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后,市场进入高位震荡阶段。一边是创新药AI、人形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估值高企,另一边则是大量被资金冷落的板块仍在历史估值底部徘徊。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全A股PB估值1.7倍,虽低于历史高点,但行业分化剧烈——超30%的个股PB分位数已跌破20%。
这些热门板块短期持续大涨之后,获利资金或从中撤出,转向业绩有改善迹象、涨幅滞后、估值较低的方向。那么哪些板块具备以上的特性?不妨看看一下两大方向。
周期重生:“反内卷”下的供给侧改革红利
在“反内卷”政策强势推动下,传统周期行业正经历一场供给侧的革命性洗牌。政策对低价倾销的打击和对产能出清的引导,使新能源、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竞争秩序显著优化,龙头企业定价权增强。“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近期多个期货品种价格保持活跃,今天又有多个期货品种出现大涨。
截止目前,周期板块的估值,不论PE还是PB,均处在近十年的底部。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制冷剂、农药等领域产能加速出清,供需格局改善。欧洲产能退出与中国新增产能放缓形成双重助力,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显现。有色金属板块PE、PB历史分位数仅为27%与45%,显著低于电子、通信等科技板块。其ROE却与电子行业相近甚至略高,估值差隐含巨大修复空间。全球制造业PMI上行推升工业金属需求,而AI算力、电力投资更驱动铜、铝等品种进入“量价齐升”新周期。
消费复苏:被忽视的价值重估机遇
在“反内卷”政策规范下,消费行业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龙头企业的盈利修复悄然开启。消费板块估值底部的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受白酒行业调整拖累,板块市盈率处于近十年低位,而股息率处在近十年的高位,接近4%。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发力,多地发放“绿色智能家电补贴券”,直接拉动空调、冰箱等品类销售。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产品溢价,盈利改善弹性可期。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出更多的新消费场景。AI大模型接入正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突破20%,宠物智能用品(自动喂食器、GPS项圈)增速超50%。政策鼓励“AI+消费”融合,智能家居生态链、健康监测类可穿戴设备成为年轻人“科技尝鲜”的新选择。
近期可能有投资者错过了创新药、机器人、军工这些板块的大涨,此时贸然追涨又怕高位的巨震。如果是这样,不妨先将目光投向周期和消费这两大估值洼地中。每一轮低估值板块崛起,皆始于“无人问津时的股息”,成于“景气拐点时的共识”,终于“估值泡沫化的疯狂”。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