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略|关注量能和趋势
日期:2025-08-18 15:38:34  来源:择尔裕金融

截止收盘,沪指涨0.85%,收报3728.03点;深证成指涨1.73%,收报11835.57点;创业板指涨2.84%,收报2606.2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7642亿,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5196亿。

周末消息面偏暖,今天市场高开高走继续放量上涨,盘面上科技股强者恒强继续大涨,黄金、石油等资源股逆势走低,明天怎么看?技术上来看,首先趋势为王,当前指数在所有均线上方就不能过于看空,往下关注支撑就可以了,短线支撑5天线,中线生命线在20天线附近,支撑上方只能被动持股做多为主,目前已经是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很多股票目前已经处于泡沫化的过程中,但谁也不知道最终这个泡泡能吹到多大,这个时候关注成交量的变化就可以了,只要成交量维持在2.5亿上方,个股机会就不会少,潮水席卷而来,垃圾都会浮起来。板块方面,继续关注金融和科技就可以了,主升趋势下这两个板块在手就不太会跑输指数。总的来看,目前流动性开始泛滥的行情下,重点关注趋势和量能就可以了,只要趋势还在,量能不要大幅萎缩,那么就逢低做多为主,要知道行情在泡沫化的过程中涨起来才是最快的,比如07年和15年,最后你要注意的就是在趋势破位、泡沫开始破灭的时候要果断出局,不拖泥带水。

成长基金:市场整体接近前高,但当前估值扩张相对于基本面修复的“超跑”程度不高,且个股和行业间存在相当的分化,仍有“低位资产”值得挖掘。国内财政政策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债投向新基建),叠加全球AI革命和半导体产业周期上行,为科技成长赛道提供长期动力。经历长期调整后,科技板块股债收益比(E/P与国债收益率之比)处于历史高位,修复空间显著。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等成长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头部企业盈利增速预期强劲。成长主题基金在政策、周期、估值三重支撑下具备显著配置价值,但需警惕阶段性拥挤交易风险,优先选择基金经理选股能力强、行业分散度适中的产品,把握科技与高端制造的产业红利。

蓝筹基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该工程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推动多领域发展,长期为经济注入动能。7月LPR维持不变,后续仍存下行空间,有望进一步助力实体融资成本压降。近期,“反内卷”与需求端政策再度发力,政策效果或相较2024年“9.24”的一揽子政策而言更快显现。国企改革深化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领域开放,低估值蓝筹股(如银行、建筑建材)受益于系统性风险下降及过剩产能出清,估值修复空间显著。金融、能源等蓝筹板块股息率普遍超5%,在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中提供稳定现金流,成为“哑铃策略”的压舱石。消费与科技蓝筹依托品牌壁垒与技术领先地位,业绩具备长期支撑。蓝筹基金当前处于“政策托底+股息防护+盈利修复”三期叠加窗口,适合作为核心仓位长期持有,建议配置优先选择均衡布局国企改革、高分红及新质生产力龙头的基金,港股低估值科技蓝筹可增强组合弹性。

科技主题基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3.5%,核心产业专利密集度提高50%,推动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两会后政策重点支持“AI+行动”,如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材料(沪硅产业)、先进封装(Chiplet)受益于政策补贴,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尽管面临中美科技摩擦,中国仍通过“一带一路”推动科技输出,如5G基站、高铁技术等。2025年科技成长板块处于“政策驱动+技术突破+需求升级”三重驱动期,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量子计算四大主线的配置机会;

半导体基金:深圳设立50亿元半导体产业基金,重点支持设备、材料及高端芯片突破,叠加美国关税政策(8月1日生效)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激增。AI推理芯片需求首超训练芯片,数据中心资本支出达5000-6000亿元,带动高性能GPU、存储芯片(DRAM/NAND)量价齐升——DRAM三季度预计涨价10%-15%,NAND跟涨5%-10%,供需趋紧态势延续至Q3末。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加速(单车芯片需求达1600颗,国产化率仅15%),端侧AI硬件(AI眼镜、机器人)放量推动SoC芯片需求激增,而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反映成熟制程订单饱满。受益云端推理需求爆发及端侧AI硬件创新(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增26%),高带宽存储(HBM)、利基型NOR Flash供需缺口扩大,国产GPU厂商份额加速提升。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设备/材料领域,光刻机、刻蚀机等核心设备验证加速,叠加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下半年试产,本土供应链突破进入关键期。建议半导体主题基金逢低积极布局。

新能源基金:光伏“反内卷”政策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硅料、组件价格企稳,龙头企业盈利修复弹性显著;技术迭代(如TOPCon 3.0)和海外布局(如东南亚产能)成超额收益来源。锂电量利齐升,8月排产环比增长,受益于商用车电动化提速和储能放量。反内卷政策约束低价竞争,正极材料、电解液等环节盈利触底反弹。储能全球化扩张,国内政策完善绿电电价机制,海外户储去库完成+新兴市场(中东、亚非拉)需求崛起,储能出海订单同比+220%,产能利用率提升驱动利润修复。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已进入工程优化阶段,量产路径明确,核心设备(如超高压等静压机)和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需求爆发,推动产业链升级。行业从“产能过剩”转向“优质供给驱动”,政策优化+技术迭代重塑竞争壁垒,聚焦盈利修复确定性强、全球化布局深的环节,把握Q3旺季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的共振机会,新能源主题基金逢低继续加仓。

消费主题基金:政策端,中央财政900亿育儿补贴8月开放申领,叠加“以旧换新”加码(汽车/家电补贴细则落地),直接提振大众消费需求;数据端,暑期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国内游人次超2019年同期23%),服务消费复苏强劲(机票/酒店价格同比涨15%),但地产链拖累建材、家具等可选消费。消费分层加剧——高端消费(奢侈品、医美)受益高净值人群资产增值,而性价比品类(零食折扣店、国潮服饰)依托年轻群体消费韧性,共同支撑板块景气度。8月消费板块在“政策发力+服务复苏+新需求崛起”下具备修复动能,但需精选结构,重点把握服务消费的政策红利与新消费趋势的渗透率提升,避开地产依赖型可选消费。

军工主题基金:42家披露中报的军工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5%,创近五年新高,Q2部分中上游企业业绩改善明显,且正向中下游传导;航空航天、无人机、卫星等细分领域盈利预期持续上修,中报业绩弹性较高。政策与事件催化密集:①“十四五”收官年订单延迟释放,“十五五”装备计划编制启动,Q4新订单周期开启;②建军节后5个交易日军工指数上涨概率达66.7%(近15年数据);③商业卫星组网加速(如94颗卫星发射计划)、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突破等事件提振空天产业链。2024年军贸出口额同比增长35%,中东、东南亚需求爆发,实战检验提升国产装备国际认可度;公募配置比例仅3.2%低于历史均值,增量资金入场空间显著。8月军工板块在“业绩修复+政策催化+军贸重估”三重驱动下,预计呈现“先抑后扬”的结构性机会,短期调整不改中期修复趋势。建议军工板块逢低适当配置。

医药主题基金:8月医药板块的核心逻辑在于“政策松绑+创新突破+支付扩容”三重共振。政策端,国家医保局新推的“创新药首发价格机制”允许新药上市初期获得合理回报,打破“以价换量”困局,同时商保目录扩容(覆盖细胞治疗等高值疗法)构建支付“第二曲线”,大幅改善创新药变现预期;技术端,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加速(上半年BD交易额超484亿美元),双抗、ADC等前沿技术临床突破频现,叠加CXO订单回暖(药明康德净利增100%),产业景气度显著提升。市场情绪上,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创新药产业链,政策催化与技术兑现驱动估值修复向业绩修复切换。医药板块的机会或聚焦以下三大方向上:1、创新药及产业链:受益定价机制改革与BD出海加速,重点关注临床价值明确、国际化进展快的平台型药企,以及CXO领域订单确定性高的龙头换;2、器械与消费医疗:医疗设备渠道库存出清带动业绩拐点,叠加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商业化提速;消费端则受益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如医美、家用器械);3、中药价值重估:集采规则优化推动价格体系修复(部分耗材价格回升10-15%),品牌中药OTC受益提价与库存周期改善,叠加创新中药医保准入优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8月医药板块在政策与技术双驱动下进入“修复-成长”共振期,建议采取“核心创新药+器械拐点+中药修复”的哑铃策略,短期关注事件催化,中期布局业绩兑现;

债券基金:国债市场短期承压但中期仍有支撑,呈现“震荡偏强”格局。短期国债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地方债8-10月净融资超2.2万亿元,叠加特别国债续发,利率债单月供给峰值或达1.5万亿元;2)A股突破3600点吸引资金分流,债基遭遇赎回压力;3)政策预期扰动,若地产政策加码或CPI回升,可能削弱宽松预期。国债市场中期有较强支撑:1)经济弱复苏:制造业PMI连续5月低于荣枯线(49.5),地产投资同比降11.2%,基本面支撑债市;2)货币宽松延续:央行降准降息周期未结束(预计Q4再降10BP),DR007中枢维持1.4%低位;3)资产荒深化:信用债利差压缩至历史低位,高等级利率债仍为配置刚需。债市短期需消化供给与情绪压力,但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和货币宽松护航下,调整后仍是配置窗口,重点关注Q4降息落地及化债政策实效。建议债基逢低配置。

美股基金:美股近期表现强劲,主要指数如标普500、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均刷新历史新高。2025年8月15日数据显示,标普500总市值达60.44万亿元,纳斯达克指数总市值达40.28万亿元,道琼斯工业指数总市值达21.42万亿元。然而,高盛警告当前市场存在较大回撤风险,主要由于美股估值已至高位,且经济周期呈现走弱迹象。此外,美国7月PPI数据超预期,显示通胀压力仍存,削弱了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尽管AI技术推动科技龙头盈利增长,但市场对2026年利润率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若经济增长失速或美联储政策转向收紧,当前平静可能迅速演变为市场风暴。投资者需警惕市场结构失衡带来的连锁反应,建议美股逢高可适当减持。

港股基金:2025年至今南向资金净流入超9389亿港元,远超2024年全年。资金主要流向高股息红利(银行、能源)、科技成长(互联网、半导体)及创新药三大方向,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和定价权内移。全球估值洼地恒生指数PE仅11.5倍(历史分位85%),恒生科技指数PE21.9倍(历史分位23%),显著低于全球主要股指。叠加股息率优势(能源/公用事业>6%),吸引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大于90%,香港金管局或同步降息,HIBOR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利好地产、科技等利率敏感板块。流动性驱动下恒指有望挑战29,000点,人民币资产重估+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港股“低估值+新经济”双引擎支撑慢牛逻辑。

黄金基金: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的预期仍接近100%,但降息幅度存分歧,美元承压或为黄金提供支撑。2025年Q2全球央行净购金166.46吨,延续去美元化趋势,中国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至7,396万盎司。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7月为128.46,虽低于6月的221.04,但美俄谈判不确定性仍存。2025年Q2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87%至477.20吨,而金矿产量同比持平(2024年为3,300吨),供需紧平衡或支撑长期价格。黄金未来表现可能呈现短期震荡但长期向好的格局,但受美国PPI数据超预期(7月环比0.9%)和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影响,短期或测试3,330-3,350美元支撑位。短期建议黄金基金可以适当高抛低吸。

原油基金:国际原油市场近期面临多重利空因素,中长期走势或承压。首先,OPEC+持续增产,9月计划增产54.7万桶/日,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上升,全球原油供应宽松。其次,需求端疲软,中国主营炼厂开工率虽维持高位,但终端消费受限,美国EIA库存增加303.6万桶,进一步施压油价。此外,地缘政治风险边际下降,美俄会谈未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但关系改善预期削弱了地缘溢价。技术面来看,WTI关键支撑位62.60美元,布伦特原油测试60-65美元区间支撑,国内SC原油或下探450元/桶。若供应过剩压力持续,油价或进一步下移,直至供需自动调节改善预期。短期油价或震荡偏弱,原油建议采取低位定投策略。

美债基金:美国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但私人消费疲软,7月非农就业结构走弱,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降息预期升温。8月2日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软(新增仅7.3万人,前两月合计下修25.8万人),引发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将提前降息。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40%飙升至84%,年内至少降息两次。对利率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暴跌25个基点至3.74%,创2023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10年期收益率同步下行至4.22%,但跌幅小于短端,导致2年/30年期息差单日扩幅创4个月新高,形成典型的“牛陡”。疲软就业数据削弱美联储鹰派立场,理事沃勒等公开支持尽快降息,政治压力(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加剧政策转向预期。失业率升至4.2%,叠加前值下修,暗示劳动力市场实质性放缓,经济下行风险高于通胀压力。美债已进入“政策宽松预期”驱动的牛陡阶段,但长端收益率受供给与通胀制约下行空间有限。建议美债可以适当加仓。


(择尔裕旗下青柏资管研究部总监兼潜龙2号投资经理 石财进)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ce1c1f75c5876c40b250e136d9ec7cf.png

阅读 1.5w
转发 1296
相关推荐
“百亿级”基金业绩回暖!机构:市场有望迎来可持续的“慢牛”
观点
08-17 10:13
阅读 7530 转发 1272
“保持定力+优化结构” 私募配置逻辑嬗变
私募
08-15 07:18
阅读 1.2w 转发 1944
A股后市怎么走?机构最新研判
A股
08-14 20:23
阅读 1.8w 转发 2172
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 传统消费白马股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行业
08-14 09:29
阅读 1.4w 转发 2328
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
观点
08-14 08:23
阅读 1.3w 转发 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