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继续上扬,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跟上上证的脚步,突破去年10月8日的高点。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连续大涨,但债市这边却连续下跌。尤其是今天,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大跌0.29%,创近4个月多的新低。
债市调整主要有四个因素:
首先,风险偏好提升主导资金再配置。上周A股延续强势格局,沪指不但创四年新高,还一度突破3700点。在“赚钱效应”驱动下,大量资金从债券基金、理财产品转向权益市场,债市资金面持续承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避险资产遭冷遇。
其次是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但删除"逆周期调节"表述,市场对短期降息预期降温。当前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5%、政策利率3.00%,均维持稳定。同时,央行通过逆回购净回笼资金4149亿元(8月第一周),叠加税期扰动,银行间资金利率(DR007)从1.3%升至1.55%,短期流动性边际收敛。
第三是供给带来的分流压力。8月初九部委联合推出的服务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单周各省市专项债发行规模突破四千亿,集中投向“算力中心”和“智能计算集群”,进一步分流了债市配置资金。
最后是配置力量缺位。险、银行等传统配置主力在负债端压力下增配意愿减弱。一季度数据显示,大行因信贷“开门红”及地方债供给承接压力,季末大量卖出利率债止盈,这一行为模式在8月仍在延续。
我们认为债市的短期扰动因素仍需消化,但并不改变其中长期价值。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技术面形成趋势性行情,短期或继续吸引资金流入,压制债市情绪。8月政府债计划发行1.2万亿元,叠加信用债净融资回暖,供给端可能对市场形成冲击。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4.3%,中美利差倒挂收窄。
中长期支撑因素未发生根本变化。基本面仍处"弱需求"格局,7月核心CPI同比仅0.8%,PPI同比-3.6%,显示内需不足、通缩压力仍存。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不变,M2余额达329.94万亿元(7月),同比增速维持在8.5%以上,流动性环境整体充裕。央行强调"根据国内经济状况灵活调整政策",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银行理财规模回升至30万亿元,保险资金久期缺口仍需填补,中长期配置力量对债券的需求稳定。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0%,较政策利率仍有套息空间,调整后配置价值凸显。
当前债市调整本质是风险偏好提升与政策预期变化引发的短期情绪冲击,而非基本面逆转。中长期来看,经济弱需求、低通胀的格局未变,货币政策宽松基调不改,债市仍处于慢牛周期。投资者可利用此次调整优化持仓结构,在控制久期和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把握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机会。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