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日期:2025-08-27 07:52:00  来源:stcn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在《意见》的引领下,人工智能将从技术创新的“关键词”加速升级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塑造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这种塑造首先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基因重组”上。过去谈及产业升级,多聚焦于设备更新或流程优化,而“人工智能+”带来的是更深层的生产逻辑变革。

在河北一家光伏组件工厂,AI算法通过分析过去5年的生产数据,能精准预测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组件良品率,据此动态调整生产线参数,使整体良品率提升7个百分点。“引入AI系统后,生产成本下降15%只是显性收获,更重要的是柔性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前3个月才能完成的产品迭代,现在1个月就能落地。”该工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传统产业在AI赋能下应对市场波动的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乘数效应,更体现在对新兴产业的“催化孵化”上。近日,2025年美国盖伦奖公布提名名单,深圳晶泰科技孵化的希格生科凭借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SIGX1094R入围“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成为该奖项提名中首个AI创造分子。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AI与类器官药物研发新技术登上国际舞台,更印证了“人工智能+”对新药研发范式的颠覆性重构。晶泰科技董事长温书豪表示,企业以AI+机器人一体化平台为底层支撑,既与全球顶尖制药公司深度协同,也加速推动前沿科学向临床成果的转化——这种“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的模式,正是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推动下快速崛起的缩影。

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就业市场与人才培养的逻辑。在京东智能仓储中心,过去需100人负责的分拣工作,如今由20台AGV机器人完成,部分分拣员转型为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月薪较之前显著提升。这种“岗位迭代”已成为行业趋势——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等工种的增设,正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直接体现。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创造1100万个岗位,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工程师等职业的增长速度将领跑就业市场。

当然,“人工智能+”的深入实施也面临现实挑战。部分企业反映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健全,中小企业存在AI转型的资金与技术壁垒。但破局举措已在逐步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征集2025年度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龙头企业推出“AI普惠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开发平台等。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力,正为“人工智能+”的全面铺开扫清障碍。

“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带来的不仅是增长数字的变化,更是发展质量的跃升。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革命,而“人工智能+”所塑造的新动能,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释放更持久的力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阅读 1.2w
转发 1800
相关推荐
“炫技”之后 人形机器人怎样跑出“加速度”
行业
08-28 08:26
阅读 7230 转发 1200
AI商业化落地成效初显 千行百业或迎系统性重构
行业
08-28 08:08
阅读 6660 转发 984
算力板块回落,基金经理看好行情向“人工智能+”扩散
观点
08-28 07:46
阅读 1.0w 转发 1440
人工智能新风吹进千行百业 落地攻坚仍面临三大难题
行业
08-28 06:46
阅读 1.0w 转发 1452
“人工智能+”行动施工图发布,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行业
08-27 15:25
阅读 1.0w 转发 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