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下行周期已持续三年多,行业竞争却 “卷” 到白热化、消费热情低迷,何时终结成为业界焦点。进入到9月份,奶价呈现出企稳回暖态势,部分地区散奶价格涨幅明显。
从半年报来看,头部企业业绩分化加速,区域乳企继续承压。记者在宁夏部分养殖园区走访了解到,近期部分与乳企签订长期稳定合同关系的牧场交奶较为顺利,基本可以实现“应交尽交”。一位接受采访的养殖场负责人也表示,受乳企节前备货等因素影响,原奶供需短期内有所改善。但他较为悲观地说:“行业整体供需关系并未根本扭转,奶价回升空间不大,预计国庆之后奶价仍会有所回探。”
对于近期奶价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与中秋节、国庆节“双节”临近,奶企提前备货有关。也有观点认为奶价企稳原因在于供需有所改善。在奶价低位运行、牧场亏损的背景下,奶产业产能持续去化,带动原奶市场供需渐趋平衡。
奶价现企稳回暖迹象
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主产省集贸市场生鲜乳平均价格自2021年8月中旬最高达到4.38元/公斤,2022年开始转入下行周期至今。今年以来,生鲜乳价格更是直逼3元大关,与最高点相比,跌幅已经超过30%。
2025年上半年以来,奶价显示出企稳态势。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测算,2025年上半年,国内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总体下跌2.25%,较2024年上半年降幅收窄7.03个百分点,也低于2023年上半年6.81%的跌幅。进入2025年9月,奶业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已连续三周维持在3.03元/公斤,生鲜乳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持续释放企稳信号。
记者在宁夏部分养殖园区走访了解到,近期部分与乳企签订长期稳定合同关系的牧场交奶较为顺利,基本可以实现“应交尽交”,而部分以售卖散奶为生的小规模养殖场,近期散奶售价已经从此前的每公斤2.1元-2.2元上涨至3.5元-3.7元,涨幅明显。
分析认为,上半年受奶牛产能适应性调减、热应激减产,以及冷饮消费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生鲜乳市场供需渐趋平衡,生鲜乳收购价企稳。此外,从需求端看,9月份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的新国标已经实施,利好生鲜乳需求增加,综合来看生鲜乳收购价有望保持稳定。
“昙花一现”还是“拐点已到”?
对于近期奶价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与中秋节、国庆节“双节”临近,奶企提前备货有关。
宁夏当地一位养殖场负责人说:“受乳企节前备货等因素影响,原奶供需短期内有所改善。”但该牧场负责人较为悲观,他对记者表示,行业整体供需关系并未根本扭转,奶价回升空间不大,预计国庆之后奶价仍会有所回探。
也有观点认为奶价企稳原因在于供需有所改善。分析认为,在奶价低位运行、牧场亏损的背景下,奶牛养殖业去产能进程持续进行,带动原奶市场供需渐趋平衡。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奶牛存栏630万头,同比下降4.5%;生鲜乳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至2025年6月份全国奶牛存栏已降至603.3万头,同比减4.2%。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期正处于养殖企业青贮饲料采购季,资金需求陡增,这或将迫使资金状况不佳的牧场“以牛换饲”,存栏量将被动加速出清。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也表示,国内规模化牧场数量从2022年的4600家锐减至2024年的3600家,三年减少1000家,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
东海证券分析师姚星辰认为,目前奶牛养殖全成本仍在生鲜乳价格之上,奶牛养殖企业经营承压,大型集团牧场开始放缓产能布局,中小牧场加快退出,行业产能有望加速去化。同时,国内生鲜乳产量稳中趋降,国内外奶价倒挂进一步降低进口量,供给压力有望逐步缓解。消费方面,随着生育补贴、消费券、学生奶推广等各项政策利好的落地,预计乳制品需求边际回暖,原奶供需格局将有所改善。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奶价经过持续下行,已处于历史低位,牧业普遍深度亏损,现金流承压,行业去化意愿强。青贮季资金需求量大,且淘牛价格提升,信贷资质较弱的牧场将以牛换草加快去化,头部牧业也将积极调整牛群结构,提升牛犊留养标准,行业去化相关有利因素在增加,预计未来供需关系进一步缓和,奶价逐渐企稳。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