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回来第二个交易日,市场又突然变脸,三大指数集体下挫。截止收盘,创业板指大跌4.55%,科创50指数跌幅更达5.61%。前期领涨的半导体和新能源板块成为下跌主力军。市场情绪骤然降温,与此前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资金正在急速撤离近期热门的科技赛道,转向燃气、电网设备、煤炭等防御性板块。我们先看看半导体和新能源调整的原因。
半导体调整的直接诱因是融资折算率调整,多家半导体公司被券商将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为零。这一调整意味着投资者无法再用这些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交易,相当于被动降杠杆举措。下半年开始,半导体板块持续震荡走强,半导体(申万)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经超高了60%。券商此时将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为零,主要出于提前预防风险的目的,给过热的行情主动降温。
而锂电池板块调整,主要跟出口管制有很大关联。昨天,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钬等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尽管近期出台的锂电池出口管制政策引发了市场波动,但从长远来看,它并不会改变锂电池行业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反而通过精准施策,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此次管制并非“一刀切”的禁止出口,而是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生产设备等特定物项实施许可管理。这精准地保护了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由于当前受管制的超高能量密度电池在总出口中占比极小,且主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芯均未达到被管制的能量密度门槛,因此对行业整体出口的实际影响有限。从战略层面看,政策旨在防止核心技术无序流出,这将推动产业链有序出海,并促使拥有海外产能布局和技术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获得更优的竞争格局和盈利能力。同时,在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长期需求驱动下,锂电池的成长逻辑依然坚实。
锂电池出口管制不会改变行业长期增长趋势,反而可能通过技术升级、竞争格局优化、海外产能布局等方式,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出口管制将限制高端技术的外流,延缓海外竞争对手的技术追赶速度,同时推动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海外设厂等方式继续参与全球市场。总体来看,出口管制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而非阻碍因素。
总的来说,半导体板块调整是因为赛道过热采取的主动降温行为,半导体的行业景气度依然很高,调整更有利于行情的长远发展;锂电池板块是受政策影响,且有错杀嫌疑,调整提供了更好的上车机会。短期来看,市场可能震荡调整结构,建议分散布局,不要单压某一个方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