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披露收官,国有大行前三季度业绩揭开面纱,其表现成色如何?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前三季度,六大国有行业绩稳健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共计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与上半年相比,多家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凸显第三季度业绩的强劲反弹。
分业务来看,前三季度国有行净利息收入虽然普遍承压,但与上半年相比,降幅有所收窄;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则无一例外,均实现同比增长,部分银行增幅更是超过一成。
3家国有行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营收方面,前三季度,六大国有行无一例外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中国银行凭借2.69%的增幅领先,其余5家增幅则在0.82%至2.17%间不等。
南都湾财社记者对比发现,部分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显示其在第三季度发力。比如,工商银行上半年营收增速为1.57%,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则提升至2.17%。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47%。
归母净利润方面,六大国有行表现集体改善,前三季度悉数实现同比正增长,而上半年尚有三家为负增长。比如,在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9%的情况下,工商银行业绩于第三季度强势回升,单季盈利1018.05亿元,最终推动前三季度累计增速转正。据了解,这是工商银行历史上首次单季净利润突破千亿元。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同样凭借第三季度业绩,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的由负转正。财报显示,这两家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37%、0.85%,前三季度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0.62%和1.08%。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国有行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在上市银行中改善最为明显,显示出宏观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顺周期特征。东方证券分析师屈俊表示,国有行利润增速回正,主要得益于非息收入韧性十足,同时信用成本下行反哺利润。

相比上半年,国有行三季报业绩普遍有所好转。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均增长
从具体业务来看,作为营收支柱,六大国有行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多数都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从0.70%到3.04%不等。仅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增幅为1.46%。财报显示,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0%,同比下降8个基点,在国有行中降幅相对较小。
不过,如果与中期数据相比,国有行前三季度净利息收入下滑幅度普遍有所收窄。其中,邮储银行收窄幅度为0.6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则收窄了2.2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收窄了0.4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收窄了0.16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报称,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模拟净息差为1.32%,与上半年持平,为2022年以来首次,意味着持续近四年的息差下行趋势出现阶段性企稳。息差企稳主要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调、清理手工补息、整顿同业存款定价等负债成本节约措施,以及二季度以来资本市场活跃背景下存款活期化以及存款搬家、向非银存款迁移带来的负债结构改善。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作为轻资本业务,是银行近年来发力的板块。三季报显示,六大国有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农业银行凭借13.34%的增幅遥遥领先,前三季度,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98.77亿元;邮储银行表现同样亮眼,其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也超过一成,为11.48%。邮储银行表示,该行深入推进中间业务发展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均衡的中收格局,巩固零售业务传统优势,积极拓展公司和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交易银行、托管、理财等业务快速发展。
中金公司研报称,中间收入表现持续改善,主要由于资本市场表现回暖,权益类财富管理产品增速回升,带动财富管理收入增速上升,以及前期费率下调措施影响逐渐过渡。

国有行净利息收入降幅整体有所收窄。
5家国有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六大国有行中,有5家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降低,显示国有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并呈持续向好态势。
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了0.01个百分点,至1.33%和1.24%;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较上年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至1.32%;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幅相对较大,分别下降0.03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至1.27%、1.26%。
仅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回升,较上年末上升了0.04个百分点。不过即便如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六大国有行中依然最低,为0.94%,也是六大国有行中唯一低于1%的。
拨备覆盖率作为衡量风险抵御能力的关键指标,能体现银行应对未来潜在损失的财务缓冲空间。三季报显示,六大国有行中,仅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低于200%,为196.60%,其余都在200%以上。其中,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到295.08%。与上年末相比,六大国有行中,有3家拨备覆盖率下降,其中,邮储银行降幅较大,下降了45.9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下降4.53个百分点、4.00个百分点。还有3家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其中,工商银行上升2.30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上升1.4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上升8.03个百分点。

国有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普惠金融贷款增幅较为亮眼
作为国有大行,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是其履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责的关键路径。部分银行在财报中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相关数据。
科技金融方面,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均突破4.7万亿元,交通银行突破1.5万亿元,邮储银行则突破9400亿元。
科技金融业务中,股权投资试点是打破传统信贷依赖、构建产业深度赋能能力的关键机制。今年,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标志着此项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建设银行表示,已累计在15个城市注册21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并完成其中19只基金的备案;工商银行表示,实现AIC股权投资试点的18个试点地区基金签约全覆盖,设立基金38支,认缴规模超450亿元,落地项目与投资金额市场领先;农业银行表示,已在杭州、苏州等城市设立14只试点基金,完成项目投放19个;中国银行也表示在多个试点城市设立了16只股权投资基金,合计认缴规模117.6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国有行绿色贷款普遍实现了较高的增幅。其中,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两成,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增长了18.38%、16.32%,交通银行增长了6.72%。
普惠金融方面,国有大行同样发挥着头雁效应。比如,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11.73%,中国银行增长了18.99%,交通银行普惠贷款余额则增长了18.29%。
养老金融方面,建信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管理规模达700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8%,“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扩容升级至16只;农业银行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3728亿元,增速17.70%;中国银行养老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0.90%;交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数字金融方面,部分银行披露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情况。工商银行表示,该行在同业率先建成全栈自主可控的“工银智涌”企业级金融大模型技术应用体系,输出AI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2000个;建设银行表示,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建设,金融大模型已累计支撑347个业务场景;农业银行则表示,持续深化数据赋能和AI应用,“农银智+”平台发布上线。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