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步入11月,A 股正式迈入年末行情的关键布局周期。
截至11月3日,上证指数收于3976.52点,在4000点关口附近反复震荡,市场正处于典型的真空期。尤其是三季报披露已全部收官,短期经济数据暂无密集发布,而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预期尚未完全发酵。这种震荡观望的阶段并非风险信号,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低位布局的黄金窗口,毕竟年末行情的规律往往是 “在静默中孕育,在催化中爆发”,当前正是抢跑布局的最佳时机。
从历史表现看,11月开启的年末周期具备显著布局价值,这为当前布局提供了强逻辑支撑。海通证券报告统计显示,2005年-2023年间,A股跨年行情有26%的行情启动于11月初至12月初,另有26%启动于12月初至1月中,若叠加1月下旬至2月初启动的47%行情,实际上从11月开始,年末至跨年行情的布局价值已逐步凸显。更关键的是,兴业证券复盘2016年以来市场发现,11月至12月的行业涨跌与下一年业绩增速高度相关,而与当年业绩关联较弱,这意味着年底布局的核心是着眼明年,当前真空期恰好为提前锁定高景气赛道创造了条件。
从当前市场核心逻辑看,真空期震荡以及政策待催化的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布局必要性。虽然10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但高技术制造业PMI仍维持在 50.5% 的扩张区间,这种结构分化凸显出产业升级的韧性,也暗示部分赛道已具备业绩支撑。同时,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进入倒计时,回顾历史规律,会议召开前两周沪深300指数多呈现积极表现,内需相关板块往往显著跑赢市场,当前政策预期正逐步升温,有望成为突破4000点震荡格局的关键推力,此时布局可提前享受政策催化红利。
“十五五”规划为年末布局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主线,其明确划定的“四个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与“六大未来经济产业”体系,更是直接勾勒出可重点把握的配置方向,为当前真空期布局创造了结构性良机。其中,四个战略新兴支柱产业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领域,这类产业既符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核心导向,又已进入业绩兑现期。而六大未来经济产业则瞄准低空经济、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空天信息、深海深空探测、氢能与新型储能领域,这类产业虽短期业绩贡献尚不显著,但长期成长逻辑清晰,且当前正处于政策密集培育期,年末正是提前布局 “卡位” 的关键阶段。从市场表现看,资金已开始对这类产业进行提前定价,相关板块三季度以来的机构持仓比例有所提升,政策红利逐步向市场红利转化的趋势已现。无论是支柱产业的 “即期确定性”,还是未来产业的 “长期成长性”,都为年末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标的选择,也让政策主线成为穿越当前震荡的重要抓手。
此外,三季报披露的基本面数据,则为年末布局筑牢了安全垫,景气度投资逻辑重新成为市场主线。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达4.70万亿元,同比增长5.55%,其中三季度单季增速跃升至11.46%,盈利修复趋势显著;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也呈现改善态势,1-9月累计增长3.2%,9月单月增速更是飙升至21.6%。企业盈利的持续修复,不仅夯实了市场的底部支撑,也让从景气度出发选赛道的策略更具确定性,为投资者筛选标的提供了清晰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布局时机明确,仍需警惕潜在风险,包括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政策宽松程度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等。但从市场节奏看,11月的震荡蓄势,本质是为年底至跨年行情积蓄动能,随着政策预期逐步升温与基本面持续修复,市场有望在震荡后找到明确方向,当前的观望期正是提前布局、锁定优质标的的关键阶段。在4000点震荡的十字路口,立足“十五五”政策线索与行业景气拐点,耐心布局,更易在年末行情中占得先机,均衡配置、兼顾科技成长与低位顺周期,也是应对年末市场波动的有效思路。
具体布局上,建议采取政策主线以及景气修复双轮驱动策略。科技成长端可聚焦AI应用、军工、医药等强产业趋势方向,其中风电设备、IT 服务等细分板块前期涨幅较低,存在补涨机会;顺周期端可布局钢铁、化工等供给侧出清与需求改善共振的领域,以及宠物经济、酒店餐饮等消费细分赛道。这些方向既契合政策导向,又具备景气度支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围绕这类标的布局,更能把握年末行情的结构性机会,为后续收益奠定基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