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行情最大的布局时机正在闪现!市场结构性调整,恰恰是布局年底行情的最大利好,它将为布局年底行情提供低吸良机!
11月A股凭借自身韧性收获开门红后,短期情绪回落与全球风险偏好降低虽导致市场整体重心阶段性走低,但这种指数结构性调整非但不是风险信号,反而成为布局年末及跨年行情的最大利好,为资金创造了难得的低吸窗口。从历史规律来看,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研究,2005-2023年间,超过半数的跨年行情在11月至次年1月期间启动,其中26%启动于11月初至12月初,另有26%启动于12月初至1月中;而兴业证券研究表明,2016年以来更呈现出11-12月行业涨跌与次年业绩高度相关的特征,这意味着当前布局本质上是提前锁定明年高景气赛道,为后续投资收益奠定坚实基础。历史数据还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有八年A股市场在11月出现调整后,均在随后两个季度内实现可观涨幅,这进一步印证了11月逢低布局的战略价值。
当前市场正处于典型的布局窗口期。三季报披露结束,经济数据处于空窗期,而12月的重要政策会议尚未召开,这种基本面真空期往往伴随着市场的震荡蓄势。从历史经验看,每年11月的市场波动率通常较10月下降,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平稳的建仓环境。科技板块的适度回调与海外市场的波动,有效释放了前期积累的结构性风险,为主力资金提供了难得的低位入场机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11月布局的投资者在次年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进场的投资者,这充分证明了此时布局的时机优势。
从市场角度看,支撑市场中长期向好的核心逻辑依然稳固。从基本面看,上市公司三季度盈利增速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显著改善,盈利修复态势明确;更重要的是,11月起部分行业将进入年末业绩预告密集期,那些前三季度业绩亮眼、全年增长确定性高的标的,会在此时提前获得资金关注,成为年末行情的核心主线。政策层面,年末重要会议即将召开,历史经验表明会议前市场多呈现积极表现,尤其是与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相关的板块,往往会提前反应政策预期。近期政策定调更趋积极,强调实施更加有为的宏观政策和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为市场注入强劲预期,而11月作为政策预期向市场行情转化的关键衔接期,逢低布局能更充分享受后续政策红利释放的收益。
科技板块作为市场主线,正面临内部结构的重新调整。10月底,申万宏源研报明确指出,当前电子持仓占比25Q3达到25.7%的高位,TMT全产业链持仓占比创下40%的历史新高,并且TMT产业链在融资余额占比将近30%、电子占比15%,均是历史新高。因此,对于科技来说,短期存在阶段性调整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行情的终结,资金更可能在板块内部进行高低切换。从11月产业周期节奏看,AI应用端的场景落地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软件领域的信创招标进入四季度冲刺期,这些细分板块不仅受益于产业政策支持,且业绩兑现节奏相对滞后,当前估值较硬件端折价明显,具备较好的估值修复空间,成为11月科技板块逢低配置的核心方向。
在具体操作策略上,建议采取科技成长与价值防御相结合的配置思路。科技建议采取科技成长与价值防御相结合的配置思路。科技方向聚焦低位软件、AI应用等细分领域,规避交易过度拥挤的高位标的;防御方向配置高股息板块和消费低位品种。从11月防御板块的季节性表现看,高股息板块在年末资金避险需求下,往往能实现抗跌以及稳收益的双重效果,当前高股息板块平均股息率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而消费板块随着年末购物季、旅游旺季临近,零售、餐饮等细分领域的基本面将逐步改善,前三季度社零数据中消费增速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业绩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些资产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股息收益或业绩回报,还能在市场波动时发挥避险作用。仓位管理上宜保持适度弹性,预留部分资金应对市场波动,尤其可针对 11 月可能出现的科技低位标的回调、消费旺季前的情绪催化等机会,动态调整配置比例。
尽管需要警惕交易拥挤风险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但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基础依然牢固。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产业政策稳步推进、科技周期不断深化,这些积极因素有望在年末政策窗口期形成共振。当前的市场调整为后续行情积蓄着能量,立足科技内部轮动与防御配置的双重逻辑,投资者有望在跨年行情中把握结构性机会,实现稳健收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在11月市场调整中保持定力、逢低布局的投资者,往往能在年末行情中获得丰厚回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