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近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大力提振消费”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部分被置于首位。
为何要强大国内市场?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我国消费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央广财经记者采访了专家解读。
扩大消费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扩大消费是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对记者表示,“从外部环境看,当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种优势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从内部循环看,消费扩容促进市场需求扩张,能够有效刺激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消费结构优化也可以带动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十四五” 期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突出。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44.5%,继续发挥经济发展第一拉动力作用。202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消费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更加稳固。
“大力提振消费,意味着推动经济向以内需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央广财经金顶智库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消费在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和战略支点,更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连接民生福祉与产业升级的一个关键枢纽。
加大惠民生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建议》中提到,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张威表示,在促进消费方面,一方面要完善消费增长的支撑机制,以收入增长促进消费增长;另一方面要减压,通过构建更加优化、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消费者压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在消费供给方面,一方面要促进商品消费升级,服务消费供给提质;另一方面要逐步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提振消费就是要解决居民“想消费”“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闲消费”的问题。他表示,这涉及到提高消费供给质量、增强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机制协调。
对于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张威建议,要创新消费管理制度、规则等,运用现代化技术实施科学高效管理。刘春生认为,当下要完善对新业态的质量标准,建设包容、审慎监管方式。
消费潜力充足服务消费供给提升空间大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至46.8%。服务消费具有消费频次高、乘数效应强、增长可持续等方面特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建议》中提到,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
“我国服务消费占比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张威表示,从日常生活所需角度看,家政消费、健康消费、汽车后市场消费有望获得较快增长。从旅游的角度看,旅居消费、邮轮游艇消费有较大增长空间。免签政策的延续有望推动入境消费更进一步增长。从满足情绪价值的角度看,演出消费、体育消费、网络视听、冰雪消费等将形成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并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同时,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显,并将不断衍生新的服务消费模式、业态、场景,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潜力。
刘春生也提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旺盛,银发经济领域的智慧养老、康养护理等新型消费非常有潜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择尔裕【智慧+】APP仅为传播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您发现文章内容有版权问题,请把相关链接提交至邮箱:mssj@ytfjr.com,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