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穆迪之后,惠誉也下调了我国主权信用展望。
4月10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指出这一评级受到中国“庞大而多元化的经济、相较同类评级国家依然稳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前景、在全球货物贸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强劲的外部融资以及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等因素的支撑。不过,惠誉同时声称,将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反映“中国公共财政前景面临的风险攀升”,并认为“中国经济前景须应对愈来愈多的不确定性”。惠誉还提到,“从评级角度来看,近年来巨额财政赤字和不断上升的政府债务,侵蚀财政缓冲能力”。随着评级展望的下调,尽管这不会直接影响中国企业在国内的信用情况和融资成本,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部融资成本可能会增加。
下调评级展望对国内资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般来说,评级展望的下调可能会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投资者可能会对中国的债务水平和财政状况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这可能导致资本流向的变动。但是,三大评级公司不是第一次下调我国评级了。从以往三大调整中国主权评级或展望对市场的影响看,汇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上证A股指数在三大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或展望当日并无显著波动,且在30个交易日区间普遍维持区间波动,无显著趋势性变化,一定程度表明主权评级调整或展望调整对我国汇率市场及资本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从更长区间维度来看,穆迪、标普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或展望后确实会伴随短暂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下降或同比负增长,但通常一至两个月后就有所恢复,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受多重因素影响,整体看来,三大国际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或展望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有限。从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股、债规模来看,两者均未受三大国际调整中国主权评级影响,呈持续上升走势。
评级展望的下调可能对国际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但中国政府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财政政策等手段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评级展望的下调,包括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增强财务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以此化解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为中国提供了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波动的能力。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连续四个月站稳3.2万亿美元大关,显示出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中国政府已经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安排再融资政府债券、推动化债方案落地见效等,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
综上所述,尽管惠誉的评级展望下调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并将继续采取措施来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政府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