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利策略可圈可点,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截止到5月6日,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接近12%。不少投资者也是抱着跟一把的心态,在短期高点买入了相关红利主题基金。但是在4月19日盘中刷新新高之后,该指数接下来开始了持续调整,4月20日、21日分别下跌2.03%和1.66%。与此同时,一些题材却受到市场资金的反复炒作,如低空经济、固态电池,还有近期大涨的合成生物等。最高买入红利主题基金的投资内心或有一丝隐忧在——“难道又要当接盘侠了?”。那我们就抱着研究学习的心态一起来探讨探讨该问题。
首先,看估值。尽管今年红利指数大涨,但从相对估值角度来看,不论是PE还是PB,依然处于底部阶段。PE处近十年30%左右的分位水平,PB处近十年20%的分位水平。从估值角度来看,不太可能构成大级别的调整。
其次,相较于其他宽基指数,中证红利指数的风险收益指标均占优。以十年的维度来看,中证指数走出来长牛趋势,十年涨幅为153%,年化收益在9.87%,遥遥领先同期的沪深3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等指数。近五年年化涨幅为4.55%,同样领先大部分宽基指数,仅次于创业板。因此,从收益水平来看,中证红利指数不是短期爆发力最强的那一个,但确实长期耐久度最好的那一个。
(择尔裕金融统计,截止到2024年5月6日)
再看中证红利的风险属性。最近三年市场波动较大,像创业板指这类高弹性的指数期间最大回撤都超过了50%,中证1000和深证成指都在45%以上,沪深300也超了40%,而中证红利指数期间最大回撤仅有他们的一般,在20%左右。近十年的年华波动率也是这几类指数中最小的。所以,从风险角度来看,中证红利依然占优。
(择尔裕金融统计,截止到2024年5月6日)
最后,未来还有更多的中长线资金增配红利风格。新“国九条”出台后,一方面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保险等中长线资金,其用意是让国内的资本市场回归投资的本质。相比于短线资金侧重收益预期,长线资金会更加看重确定性以及性价比,红利风格自然成为了保险等中长线增量资金的首选。
所以,红利风格是投资者不可忽视的一环。针对近期中证红利指数的短期调整,我们认为不会改变其长期稳健趋势,投资者反而可以趁其调整逢低加仓。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