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冲到3150点之后明显疲软,昨日两市量能已经不足1万亿。从图形上看,沪指在3150点,刚好是去掉6月26、27日、7月24日的低点。因此在此点位出现回落也是符合预期的。未来如果量能无法配合,估计会回补五一形成的缺口。
从情绪面来看,这两天涨停股数量有明显的下降,目前不足60来家涨停,连板的票主要集中在一字板,换手连板非常少,表明了市场情绪正在退潮。当然,跌停板上票还非常多,今天仍有近50家,不过主要集中在ST股,这也是符合政策走向,并不意外。
从题材来看,主要题材均已轮动过。近期相对强势的低空经济也出现上涨乏力,而前期调整较久的人工智能仍在继续调整中,因此新的小题材(如合成生物)容易被炒作,只是难以容下较大的资金,所以更多是过度性的炒作。而随着一季报的披露,业绩向好的个股有望继续上涨,这时也是基金们调仓的时机。故而短期内题材表现或较乱,但业绩这条线仍将是资金关注的主线。
另外,港股目前仍然保持上涨,已经连续多日站在5月3日形成的缺口之上,对于港股的上涨,更多是日元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大幅做空,日元指数出现了大幅度贬值,而流出的国际资本可能转向香港布局价值洼地,港股本身具有低估值、高红利、ROE拐点到来的三重确定性,因而外资对相关资产持看多态度。
过去两年,许多海外对冲基金采取了做多北美和日本资产、做空中国资产的策略,取得了显著收益。然而,随着北美和日本市场波动加剧,这些基金开始重新评估其头寸,对冲基金的平仓行为成为推动中国资产价值回升的关键力量。
此外,持仓比例的变动也揭示了这一趋势,海外基金在中国股票上的配置在2020年末达到峰值后,由于多重外部因素如中美关系紧张、疫情反复以及国内政策调整,于2022年下半年经历了大幅度减持。目前,海外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持仓已回归至较低水平,甚至被动基金的持有量也显著减少,这为市场留下了较大的增仓空间。
与北美和日本市场相比,中国资产的估值洼地效应明显,为寻求价值投资的国际资本提供了理想选择。在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变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在交易比特币、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的同时,也会被低估值的中国资产所吸引,寻求更高的风险调整后回报。因此,中国资产在国际资本流动中逐渐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资产持续上扬持乐观态度。估值层面,包括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资源股、腾讯、美团等电商板块,以及港交所等重要市场指标,依旧处于相对低估状态,预示着未来存在较大的增值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南下资金(内地资金流入香港股市)近30日呈现净流入状态,显示出内地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特别是港股市场的看好,与外资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向好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