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出现分化及调整,上证指数勉强翻红,盘中还创出了反弹新高。深成指和创业板开盘后下行震荡调整,创业板指数跌幅稍大。虽然指数整体偏弱,但板块上也不是一潭死水,我们看到金融地产、旅游酒店、电力等传统行业还是有不少可参与的机会。尤其是房地产服务及房地产开发这两个板块,涨幅居前列。地产为何走强?上涨是昙花一现还是有一定的持续性?
这个还要从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说起。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关注房地产行业库存问题,明确行业后续的工作重点为“消化存量住房和优化增量住房”,同日,自然资源部积极落实会议精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合理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按照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将各地状况分为三类,分别给出相应的供地要求:1)去化周期超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大力盘活存量直至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2)去化周期在18-36个月之间的,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3)去化周期在18个月以下的可以正常供应。地方层面,各地优化调整政策密集推出,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二线城市中的南京、天津、无锡等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均展开行动,一方面继续出台包括放松限购、优化公积金政策、提供购房补贴等传统优化政策,另一方面,也围绕“以旧换新”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并提供相应支持。
政治局会议定调后,新一轮政策风口已至,全国范围内的去库存行动拉开大幕。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持续优化,后续更多支持性政策出台可期。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经处于底部区间,后续下降空间已经有限,且地产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而地产股股价的反应通常快于基本面的复苏,因此地产股的底部已基本明确,这也是最近资金持续流入房地产板块的主要原因。
整体而言,今年的中国经济数据出现积极迹象,因而外资开始更愿意关注数据后续的表现,部分长线资金更是下调了低配中国的幅度。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3%,好于市场预期。进出口和工业生产是亮点,消费表现平平,房地产仍存在较大压力,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分别下降27.8%、19.4%。同时,货币金融指标表现偏弱,新增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均不及去年同期。
两会后,宏观政策平稳,央行没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财政支出也没有靠前发力。不过,随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再度提振了市场信心。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发生了意义重大的变化。政策作用下,预期市场信心的逐步提振将引导销售走向企稳,而土地市场将会迎来多地供应规模、节奏、方向等的调整。从销售市场看,近期政策密集落地有助力市场预期的修复,并带动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助力销售逐步企稳。
房地产政策转向对国内经济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化解房地产的悲观预期及相应风险,也能激活地产上下游,如化工、有色、煤炭、钢铁、水泥、家电家居等传统行业。同时,让海内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有了更好的预期,股市进一步反弹也有了坚实的土壤。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