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市场迎来了多重利空,导致了两市大幅低开和跳水。不过很快在权重股的企稳带动下,沪指重回3150点附近震荡,但仍有大量的个股飘绿,且跌停数量远多于涨停股。
具体来看四大利空分别是:
一、IPO恢复常态化审核。时隔3个月后IPO恢复常态化审核,审议1家深市IPO发行上市申请、1家沪市再融资申请。5月16日,沪深交易所迎来了2023年2月以来首家IPO上会企业——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卖瓷砖的马可波罗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8.23个亿,然后来A股募资31个亿多,这种行为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对这样的骚操作挺无语的,这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啊?
二、美国制裁相关消息。具环球时报报道,美国直接祭出三板斧,一是拜登被曝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征收新的关税,二是美方将37家中国实体列入贸易黑名单;三是美众议院推出对涉AI模型实施出口管制法案。其中,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税率从25%调高到100%,对中国矿产、太阳能、电池大幅提高税率。一系列的操作必定会对相关的行情产生负面影响。
三、4月新增社融转负。2024年4月社融减少1987亿元,是2005年以来首次单月负增长;实体信贷增加3309亿元,是近五年同期最低值;M1同比增速为-1.4%,是2002年以来第二次单月增速转负。
4月新增社融-1987亿,同比少增14236亿,主要源于三部分。一是政府债券融资(新增-984亿,同比少增5532亿),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进度为14.1%,明显弱于19-23年平均(23.7%);二是未贴现汇票(新增-4486亿,同比多减3141亿),也可能源于票据贴现放量,企业短期资金相对充裕带来替代效应;三是企业债券(新增493亿,同比少增2447亿)时隔三个月后再遇冷,地方化债对企业债影响进一步显现。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基本持平,货币政策未有额外加码。
总的来看,社融转负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既有监管的推动(禁止“手工补息”影响存款意愿),也有宏观基本面的原因(如企业中长期贷款不及预期、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低迷),同时也与财政有关(发债及配套资金落地偏缓)。
货币政策方面,未来趋向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节奏可能加快,同时,央行直接购买国债的可能性增加,这都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四、北向资金不再实时公布。港交所公告,北向交易的实时成交额和每日额度余额的调整将于5月13日正式实施。主要调整安排是,港交所不再披露沪深股通实时买入交易金额、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沪深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
面对以上的多重不利因素,A股主要指数跌幅并不大,沪指甚至一度翻红。盘面上,出海概念一枝独秀,并且有加速的迹象。而出海概念更多是对业绩增长的预期所推动,所以仍然是季报业绩的延续,此外,社融证伪内需,今天全面转向出海炒作。但在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的背景下,仍然需要谨慎,不追涨,但可逢低布局。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