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2日盘中创阶段新高以来,中证红利指数就开启震荡回调的走势。红利指数年初以来的强势表现收获了一大波粉丝,不少投资者开始布局红利板块。有部分投资者或许入场时机偏晚,近期的调整导致了账面出现了一定的浮亏,开始变得焦虑起来,担心再次高位接盘。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呢?
我们先来看看红利指数调整的原因。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红利指数调整更多来自交易层面的因素,而非基本面因素,性价比、交易拥挤度和筹码结构的切换可能是造成短期回调的主要原因。
红利经历年初以来的上涨行情,但估值层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估情况。截止到6月20日,中证红利指数的PE及PB估值水平处在近一年的36.06%和22.11%的分位水平。
选择配置红利风格基金的投资者,更多的是看中其长期确定性(股价相对稳健,分红确定性高),而非短期的波动。
大伙知道,权益类基金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二级市场股票交易获得的差价。二是部分投资股票的分红收益。一些成长主题基金,如新能源、医药等,投资收益更多地来自其价格的变化。而对“低估值、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的红利指数来说,其价格上的变化仅构成了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另外一份由分红构成。数据显示,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在过去五个完整年度中有四年取得正收益,其自2019年以来累计收益近83%,大幅领先于沪深300收益(32%)。这一表现尤其在市场震荡和下行时更为突出,如2016、2018、2022、2023以及2024年初至今,中证红利指数均展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
近十年,中证红利指数的涨幅为149%(年化9.57%),而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涨幅为274%(年化14.09%)。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涨幅足足比中证红利指数多出了125%的收益。(科普:全收益指数和普通指数的区别是全收益指数会把股息计入,而普通指数则不计入,因此全收益指数才能接近投资者的真实收益水平。)
所以,如果您还在担心红利指数的短期价格波动,而不重视其长期分红收益,那么说明您还没有真正理解投资红利指数的含义——一类相对稳健的且在“资产荒”时代能够提供较高收益的资产。
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红利相关指数有所回调,或也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机会。从中长期来看,高股息概念的配置逻辑依然成立。当前国内宏观流动性无显著改善,资金活跃程度较弱,红利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可能会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同时,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现金股利等确定性相对高的资产吸引力也在提升,红利策略长期配备价值高。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