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央行7月前5个交易日的操作:
7月1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480亿。
7月2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2980亿。
7月3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2480亿。
7月4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980亿。
7月5日,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480亿。
很明显,央行7月第一周,几乎每天都在回笼资金。7月前5天一共回笼资金高达7400亿,而央行6月底净投放也就3520亿。
央行此举操作为那般?对此,市场有如下3种猜测:
1、汇率维稳。今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贬值到7.30(2.44%),离2022年的低点仅一步之遥(0.82%的空间),为了稳住外资,央行适当收回了“过量的流动性”,从社融规模下降这件事情看,当前市场上确实也不需要太多流动性,无需求背景下的无效投放弊大于利。
2、债市降温。国内债券市场过去一年牛气冲天,各路资金疯狂涌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逼近20年的历史低位极值,大量资金在债市无效空转,潜在风险不断积聚。因此央行一手借债做空,另一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幅回笼资金,可谓双管齐下。
3、降息前奏。也有分析认为,央行回笼资金是在为降息做准备。当前实体融资意愿不强,降准和公开市场投放对经济复苏贡献意义不大,央行更愿意通过降息的方式,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金融让利实体,增强实体盈利能力。
说了这么多,基民怎么办?
其实不管央行出于什么目的,有一点我们都必须清楚,央行不允许资金无效空转,在债市空转也不行,资金必须留向实体,金融必须让利实体。债市过快上涨已经受到央行的特别关注,后市震荡需求不断加大。
当然,无论是从信用风险还是利率风险角度,我们都不认为债市有彻底走熊的风险。我们只是认为,受到央行特别关注的债市未来一年的赚钱效应将会比过去一年低很多。
对此,我们建议
1、投资者应该适度降低纯固收产品未来的收益预期,比如2024年下半年预期1%就可以了,未来一年预期2.5%也不错了。
2、投资者可落袋为安手中盈利的普通纯债产品,配置短债产品来规避潜在波动风险。
3、在配置短债产品的同时,投资者还可以适度配置权益(红利低波指数基金)、黄金主题基金、美元债基三类资产来提升组合收益率。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