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公告称“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7月5日,《证券时报》从央行求证获悉,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上半年,央行就“长端收益率偏低”多次出言警示,但市场表现逐渐钝化。陆家嘴论坛之后,长端利率呈加速下行之势,央行不得不加快国债买卖的进度,防止利率风险的过快积累。
央行借债的消息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尚未公布央行借券卖出券种的主要期限,《证券时报》仅提到“中长期国债”,但我们认为央行卖出券种期限,或将主要以10Y以上为主。
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央行需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截至2024年7月5日,10Y以下国债收益率曲线目前并未出现明显倒挂。所以10Y以上利率调整压力或较大,而10Y以下调整压力相对可控。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或将逐步替代存款准备金工具,形成对于中长期资金的精准调控。
7月8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每天下午4点到4点20分,视情况开展临时隔夜正回购和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七天逆回购利率-20bp和+50bp。
而此举则将对中短债构成影响了。
1、形成央行短期利率调控“走廊”,有效引导市场利率走势符合央行操作目标;
2、利率走廊的中枢相比当前市场“预期”有所提升。以目前7天逆回购利率1.8%为例,隔夜利率区间变成1.6-2.3%,平均值为1.95%,比市场认为的短期利率1.8%提升了15bp;
3、在没有降息的动作下,市场利率如果明显偏离走廊,央行可能会持续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回归预定水平。
因此,面对央行不断释放的“鹰派”信号,市场采取“听其言、更观其行”的极限拉扯策略。从口头喊话到持续的各种动作,当前或可以开始减仓债券基金了。
而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对红利价值类形成一定的“性价比”冲击。
市场对于红利资产与利率相关性的解读更多集中在比价因素,由于国债收益率下行导致“类债”属性的红利资产配置性价比提升,从而带动了其持续的超额收益。基于流动性因素导致利率上行冲击红利的经验,可参考 2013 年“钱荒”。
2013 年 6 月 20日,隔夜利率大幅上行,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 30%,7 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 28%,流动性压力趋紧,而央行并未采取宽松手段对冲,国债收益率出现短期快速上行,从 6 月初 3.4%升至 11 月高点 4.7%。期间以煤炭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表现不佳。
而从基本面来看,利率水平波动背后通常对应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低利率环境通常对应经济承压,同时权益市场缺乏增长,而红利资产以其稳健的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占优。当前经济弱复苏环境未被打破,红利资产在缺乏增长的背景下稳健占优的逻辑并未变化,依然具备配置价值。
所以短期之内,红利价值类基金存在着一定的调整压力,但由于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资金抱团红利价值股的行为也不会发生改变,故而短期的调整之后仍可能继续走强。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