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市场回顾
股市方面,9月初大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三大股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在部分交易日中呈现出上涨态势,显示出市场有企稳回升的迹象。到了九月中旬,大盘走势出现分化,部分交易日中上证指数表现相对较好,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则出现下跌。这反映出市场内部存在不同的力量对比和板块轮动现象。然而,在9月24日之后,受到多重利好政策的影响,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大涨。特别是在9月30日,A股、港股全线暴涨,刷新了历史最快1万亿成交纪录。当月,沪指涨17.39%、深成指涨26.13%、创业板指涨37.62%。
债市方面,9月份国内债市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波动性。不同期限的国债、信用债以及利率债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和特点。9月长债收益率先降后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月初至9月20日的三周内从2.16%下降12个基点至2.04%。然而,在9月的最后一周多,受多项增量经济刺激政策连续出台的影响,收益率筑底反弹,重新回升至2.17%左右。益率的变动对国债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收益率的下降提升了国债的吸引力,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债;另一方面,收益率的回升则可能引发投资者的卖出行为,对国债市场构成压力。截止9月30日,十年国债收益率报2.1908%。
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存量信用债余额为28.62万亿元。9月份信用债共发行10949.73亿元,月环比减少11.59%;总偿还额11538.29亿元,净融资-588.56亿元。这表明信用债市场在9月份面临一定的偿还压力。
城投债与产业债:城投债和产业债作为信用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9月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城投债方面,发行量环比减少10.42%,同比减少22.58%,净融资额为负;产业债方面,虽然发行量环比也有所减少,但同比增长54.68%,净融资额为正。这反映出市场对不同类型信用债的风险偏好存在差异。
信用利差:9月份,各等级城投债和产业债的信用利差均有所走阔。这可能是由于部分行业基本面恢复速度较慢、流动性恶化以及债券违约风险可能超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二、股、债市场展望
10月股市展望
10月股市有望延续9月末的上涨势头,但涨幅和持续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券当前市场还未出现见顶标志,节后上涨大概率持续,这主要得益于政策面的积极支持和市场情绪的显著改善。
首先,政策面支持。金融政策“组合拳”:9月末,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等,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其次,购重组政策。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鼓励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这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推动优质资源整合。
第三,市场情绪高涨。随着政策的连续出台和市场表现的强劲,投资者情绪迅速升温,市场换手率和成交额均有显著提升。
第四,资金流入增加。虽然当前资金流入还未到极致,但融资、外资等资金的流入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建议重点关注赛道:
国企改革与并购重组:国企改革事件频出,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板块有望获得持续关注。
成长板块:随着降息周期的到来,A股流动性将得到改善,成长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电子半导体等有望迎来大幅反弹的机会。
地产产业链:国内降准降息空间的打开有利于地产产业链的预期改善,相关板块也可能迎来阶段性的机会。
10月债市展望
10月债市可能处于十字路口,受多重因素影响而波动。一方面,央行降准、降息已经落地,预计跨季后市场资金价格将进一步有所下行;另一方面,国内“产强需弱”的格局下,基本面现状并不支持债市走势彻底反转。
政策预期下,增量财政的落地规模和投向将是近期债市的博弈点。若支出方向能够向民生方向倾斜,并在社会福利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则长期增长前景将面临一定修正。央行是否会下场买债以稳定市场情绪,将是影响短期债市走势的关键。降准、降息带动资金面预期改善,有利于债市的表现。踩踏式止盈和可能出现的理财赎回规模上升可能加剧市场脆弱性,对债市构成压力。
建议观望为主。消息面扰动增多,期现交易存在时间差等因素加大了单边操作的难度,短期内建议暂观望为主。套利机会:降准、降息带动资金面预期改善,叠加稳增长政策预期压制长端表现,做陡曲线头寸仍可暂持有;同时,关注盘面潜在的期现套利机会。
综上所述,10月股市有望延续上涨势头,但涨幅和持续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债市则可能处于十字路口,受多重因素影响而波动。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基金投资策略
1、科技主题基金仍可逢低看好:截至9月24日,SW电子行业市值百亿以下公司占比超七成,市值千亿以上公司仅占比约2%,证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未来有望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合理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电子产业做大做强,其中,具备产业并购实力的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或新兴产业链主型企业,有望通过整合“硬科技”企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故而科技基金可继续看好。
2、半导体基金可逢低配置。1)半导体:根据SEMI预测,2023年-2027年12英寸晶圆厂设备支出会持续攀升,CAGR达9%;2023年受益于成熟制程投资推动同比增长4%,2025年受益于HighNA(高数值孔径)EUV光刻系统及HBM推动同比增长20%;2026年受益于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工艺推动同比增长12%。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将在2025年同比增长20%至1165亿美元,2026年将同比增长12%至1305亿美元,将在2027年创下历史新高。因此半导体主题基金可考虑逢低配置。
3、新能源基金可关注逆变器这条线。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0.0万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11.0%,渗透率达44.8%;新能源汽车出口11.0万辆,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6.8%。2024年全球销量有望实现1800万辆。国内方面,2024年经济恢复与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车有望成为复苏抓手,新车型往低价格带进一步下沉。海外来看,欧美新能源车市由于政策补贴退坡与新车型供给不足增长有所放缓但渗透率空间仍大。在市场情绪好转之时,投资者可适当关注新能源基金。
4、消费主题短期有反弹,但中期仍不确实。受9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政策组合拳、9月26日政治局会议超预期研究经济形势等政策端刺激,近期A股、港股均实现较大涨幅,其中酒类、食品饮料等多个消费板块表现亮眼。消费作为后周期特征明显的产业,过去一年多在经济预期不明朗的背景下,市场悲观预期不断积累,宏观环境偏弱对消费估值压制较为明显。但是,当下时间点政策端的发力超出市场预期,政策态度已经明确。消费在持续估值调整、持仓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反弹明显。因此消费基金仍期也可适当的配置,但需要关注政策的持续性。
5、军工主题基金挑选投资中上游行业的基金。2024上半年,国防军工行业营业收入2559.25亿元,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25;营业收入增速为-4.43%,排名第24;归母净利润为157.97亿元,排名第2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0.14%,排名第24。军工主题整体表现较为平淡,我们认为,十一假期过后即是三季报披露期,在当下行业需求端仍然保持弱复苏背景下,需耐心等待三季报逐步落地,或需求端出现更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所以军工主题基金整体机会一般,定投即可。
6、医药主题基金应保持波段交易的思路:受疫情基数、药品降价、医疗反腐等多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承压;下半年随着前期负面因素影响的逐步弱化,行业常态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全年业绩有望呈前低后高态势。而且9月24日,我国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创设定向支持股市的新货币工具,利好股市情绪面与资金面,修复居民消费预期;同月稍早,美联储降息下释放流动性,对全球市场包括A股和H股或产生宽松效应,对医药等新兴行业一级投融资及资本开支周期亦有望回升。因此,医药主题基金可考虑适当的加仓。
7、债券基金短期仍有调整的压力。7-8月经济延续波折修复,结构上,外需、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保持韧性;生产边际降温;消费、地产投资、工业通胀延续弱势。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推演,8月单月的GDP同比增速可能不及7月,三季度对全年经济实现5%左右增长的支撑力度比较小。展望四季度,稳增长定调积极,基建的托底功能有望继续发挥,地产、消费或也有边际好转,对债市而言,虽然基本面拐点尚未显现,但需要关注财政发力以及股债强弱切换的风险,所以短期应该回避债券基金,或可适当的降低配置。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