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点燃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热情。这个过程中,最收益的莫过于港股市场了。自一月低点算起,恒生指数涨幅接近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则高达45%。
港股大涨的同时,做空头寸同步攀升,引发了市场担忧。据港交所数据监测,2月以来四大科技巨头的卖空比例与股数呈现同步陡增。以阿里巴巴为例,卖空比例从2月初的15.12%升至上个交易日的27.70%。以此同时,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恒生科技指数相对强弱指标持续运行于70上方超买区间,短期或面临10%以内的技术性调整压力。
做空势力加速入场,机构提示超买风险,那么接下来的港股行情怎么看?投资者手中的港股基金要不要止盈呢?我们先给观点:港股上涨趋势还未结束,但是短期存在调整的可能。
继续看好港股,那是因为支撑港股上涨的核心逻辑未逆转。
首先,估值重估过程还没有完成。当前恒生指数动态PE处于过去十年50%的分位数,恒生科技指数PE更低于30%分位数。即使经历大涨,腾讯(PE 22倍)等龙头仍显著低于Meta(PE 35倍),存在估值差修复空间。机构预测恒生科技成分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超20%,基本面提供安全边际。
(统计区间:2015.2.27-2025.2.27)
(统计区间:2020.7.27-2025.2.27)
其次,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南向资金连续4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年初至今累计流入近2500亿港元,重点布局互联网、半导体等核心资产。外资方面,高盛报告显示对冲基金对亚洲股市配置意愿达2016年来最高,港股占资金流入近半。全球资金从美股、印度等市场转向港股洼地,形成多空博弈中的强支撑。
最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香港新财政预算案提出多项改革措施,包括推进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双重上市门槛、筹备“科企专线”等。这些制度性开放将吸引更多内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提升市场活跃度。同时,10亿港元人工智能研发院设立及AI技术商业化政策落地,为科技股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因此,从中期维度来看,港股当前处于“政策催化+资金驱动+估值修复”的三重共振期,做空增加更多反映短期博弈而非趋势反转。不过大涨过后,港股技术面出现了超买现象,市场情绪持续高亢后也需要一定的休整,所以港股短期调整的风险还是有的。建议持有港股科技主题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适当止盈部分仓位,待市场风险释放后再补仓。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港股基金是比较稳健的港股红利资产,那么就继续持有并逢低加仓。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