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美股市场开始走弱。昨天晚上美股再次大跌,纳指大跌2.61%,去考验年线的支撑。特朗普上台后,其一系列具有极大争议的内外政策(如关税政策、大规模裁员等等)引发了恐慌情绪,是美股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都有很好的行情,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多点开花,国内外资金积极做多中国资产。即便如此,A股市场也难免受到美股市场的影响。美股市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其一举一动对其他市场都会产生影响。昨天美股大跌,今天亚太主要市场都是低开为主。很多人担心美股走弱,是不是也会把A股及港股的行情“带偏”。
个人认为,即便美股进一步走弱,A股也具备独立走强的基础。
首先,政策面上国内政策工具箱充足,形成强力对冲。财政部明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向,3月6日释放降准降息预期,叠加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超万亿)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相较于美联储受制于高通胀的被动加息,中国政策空间更具主动性,流动性宽松预期明确。
其次,中美经济错位——东升西降。美国经济面临"高利率-消费降级-企业裁员"的负反馈压力(亚特兰大联储预测Q1 GDP收缩2.8%),而中国正处于"政策发力-产能更新-消费升级"的正循环起点。
第三,国内长线资金持续入市。证监会推动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以来净买入A股约2900亿元,形成市场"压舱石"。同时,对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给予包容性政策,直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四,中国资产定价权回归本土投资者。北向资金单日流出峰值较2022年下降60%,而南向资金连续15周净流入港股。内资机构持仓占比提升至65%,市场定价权逐步回归本土投资者。
最后,中国资产估值具备吸引力。当前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2.8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6.6倍。外资机构测算显示,A股风险溢价(ERP)处于历史85%分位,配置性价比凸显。
当前A股的核心矛盾是内需复苏节奏而非外部冲击。随着政策红利从预期走向落地,市场有望延续"以我为主"的独立行情。美股大跌对A股的短期冲击更多体现在情绪面和资金流动层面,但国内政策托底、经济复苏及估值优势为A股提供了较强支撑。大伙要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短期情绪扰动打乱布局节奏。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