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新闻点燃了整个消费电子板块,板块内多只行业龙头股大涨,甚至还有封住涨停板的。这则新闻就是“富士康要求中国员工从印度撤离”。当地时间7月2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苹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组装商富士康,已要求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其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厂返回国内。
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开始投资印度了。当初富士康看投资印度,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潜力及政策诱惑。印度人口结构年轻(中位数年龄28.4岁),潜在消费市场巨大,叠加莫迪政府“印度制造”计划,吸引外资布局。印度将手机进口税从6%大幅上调至12.5%-14%,迫使企业本地化生产以维持利润。富士康通过本地设厂可节省20%以上出口成本。
第二点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印度工人月薪仅338–507元人民币(约中国工人薪资的1/10–1/8),富士康试图复制中国“人口红利+规模效应”模式。
最后一点是地缘政治驱动。苹果要求供应商分散中国产能风险,计划2026年前将25% 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富士康作为核心代工厂需跟进客户战略,2025年目标在印生产2500万部iPhone(占全球10-15%)。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印度成为“中国+1”首选地,富士康借此降低地缘风。
原本就是看中印度有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潜能,但是实践之后才发现高估了印度的优势,低估了印度的劣势。
首先是中印产业链存重大差距。电子元件本土化率小于30%,72%的iPhone零部件需中国进口,紧急补货耗时3天(中国境内6小时),物流成本为中国3倍,单机成本增加300美元。
其次是人力资源鸿沟。印度工人拒加班、流动率高,生产线效率仅为中国70%,良率长期低迷(iPhone15印度产线良率50%VS中国95%)。
再是政策风险。印度的“养肥再宰”模式已经用过不是一次两次了,很多公司都吃过亏。印度以税务审查冻结外资资产(如小米48亿资金),富士康195亿美元芯片合资项目因补贴延迟发放、技术伙伴谈判破裂而退出。
最后,就是地缘政治风险削弱。最近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在改善,特朗普单方面宣布中美达成“谅解协议”。前段时间有外媒称特朗普将率领由数十名首席执行官(CEO)组成的代表团访华。今天美国商务部已撤销了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所有的迹象表明,中美关系在持续修复,最坏的时候或已经过去了。相信苹果和富士康也是从长远考虑,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不存在太大变数,才暂缓印度的产能建设。
从富士康投资印度失败的案例中,相信全世界也明白了一点:中国是不可替代的。也正是这一点,美国必须和中国改善关系,必须学会与中国和平共处。大国关系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时候,牛市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出现了。建议投资者调整持仓,由原先的防御型持仓调整为进攻型持仓。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