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主要指数创出阶段性新高,而港股市场这边却相对低迷,此前作为领涨先锋的恒生科技指数8月以来涨幅不到1%,陷入罕见的滞涨状态。
(截止到8月21日)
港股近期表现疲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流动性收紧。港股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其流动性受美元政策影响显著。2025年6月以来,港美息差走阔引发套息交易,港汇持续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为稳定汇率,香港金管局被动收紧流动性,直接压制了以估值和风险偏好驱动的科技成长股。
二是资金面上出现分化。尽管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超9300亿港元(截至8月15日),创历史纪录。但近期流入速度放缓,且结构上出现分化,从科技板块分流至银行、医药等防御性板块。港股流通市值中外资占比约六成,其对全球贸易环境和中美关系更为敏感。6月以来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变化(如对铜、铝、半导体等商品加征关税)推升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了外资的风险偏好。同时,科技巨头上演“多空大战”,5月期间阿里巴巴、小米等权重股卖空量激增,空头压力显著。
第三,互联网巨头发起“价格战”,导致短期盈利承压。国内互联网平台陷入“价格战”,如电商、外卖领域加大补贴力度,短期内挤压了企业利润。市场对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的EPS增速预期持续下修。虽然AI的长期叙事强劲,但二季度受美国算力芯片出口管制等因素影响,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开支不及预期。从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商业化盈利仍需时间验证,短期内缺乏能强力驱动股价的事件催化,使得市场情绪趋于观望。
第四,政策带来的“吸金”效应。近期国内“反内卷”政策(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及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开工,更直接利好A股的资源品、中游制造等顺周期板块。同时,A股市场的“中特估”概念也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这些政策和热点使得资金更集中地流向A股,导致港股科技板块相对失血。
尽管表现滞后,但是我们对港股的中长期看好的观点并未改变。
首先,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流动性有望改善。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若降息如期而至,港美利差有望收敛,港汇压力将缓解,金管局也无须继续大幅收紧流动性,从而为港股市场,尤其是对利率敏感的科技股,提供关键的流动性支持。
其次,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当前恒生科技指数PE估值仅为21.55倍(截至8月21日),处于过去5年的20%分位处,较低的估值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最后,“反内卷”政策推进,有望改善盈利预期。加强“反内卷”监管信号,有望边际改善平台经济的竞争生态,缓解企业的利润率压力。
总而言之,恒生科技指数的短期调整反映了流动性、盈利预期和资金轮动的综合影响。但其核心的AI产业趋势、低估值的状态以及持续的南向资金流入,使得其中长期机会依然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