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又是一通的大跌,沪指失守3200点,下跌2.61%;创业板则因宁德时代重挫,而下跌4.2%。市场利空因素较多,一是新能源车的生产受疫情影响,比如蔚来、宁德均表示短期有影响;二是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这或导致外资流出;三是通胀压力上升。而利好方面主要还是政策,比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了农业股、新零售、社区团购、预制菜等板块逆市走强。以下将做具体的分析:
新能源与半导体的大跌,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导致物流出现了问题。比如,4月9日下午,蔚来通过其官网APP发布说明称,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4月10日,根据宁德市卫健委消息,4月9日0–24时,宁德市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例(蕉城1例),当日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蕉城3例)。受疫情影响,宁德市多个县、区发布紧急通告,宣布从4月10日起对外通道实施交通管制。这其中就包括宁德时代总部所在地宁德市蕉城区。
据悉,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蕉城区从4月10日0时起所有对外通道实施交通管制,除点对点无接触装卸、闭环管理货车以及应急车辆外,其他一切车辆禁止通行。与此同时,一张有关宁德市工信局关于供应商物流车辆管控消息的截图也随后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所有来料物流车辆晚上10点前要到宁德,可协调放行,之后不放行;各企业根据现有物料安排生产,不再进原料,没发货的及时通知对方不安排等。
据乘联会今天公布的数据,2022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3月零售走势分化较大。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23万辆,总体走势低于预期;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5万辆,同比增长122.4%,环比增长43.6%,环比增幅接近于前几年度。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19.0万辆,同比增长145.4%。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环比均好于历年3月走势。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
乘联会指出,近几年的乘用车市场需求出现分化的K型走势,传统燃油车占比持续下降,伴随着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提升,形成国内车市的结构性增长态势。传统燃油车产品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而新能源车产品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社会供应链体系仍在创新上升阶段。
目前上海地区封控措施趋严,车企及零部件生产进入闭环生产或停产状态,对于非上海地区的车企来讲,由于车企有一定的库存,短期内仍可继续保持较高比例的排产计划,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上海疫情拐点、物流管控情况,如果未来零部件供应难以恢复,那么停产风险可能会出现在5月。不过数据上看,新能源市场景气仍维持在高位。
利好方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日发布,推动了物流板块大涨。意见指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必将对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发挥、巩固增强我国市场资源巨大优势,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加快联通,要素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共识不断凝聚,公平竞争理念深入人心。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实践中还有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
从意见的内容来看,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有以下两个方向可以重点关注:
其一,关注市场硬科技企业板块。随着意见发布,资本和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向新兴产业中的硬科技领域聚集。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龙头企业值得关注。
其二,关注商业流通龙头企业以及大部分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企业。意见进一步消除地域性壁垒因素,为流通性企业提供方便。可以关注物流、商贸等板块龙头企业。
另外,周一还有重大的新闻。4月11日午盘前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来首次。截至收盘,10年期中国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报2.7402%,目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突破2.76%。随着美国继续激进地加息、缩表,利差倒挂程度不排除继续加深。那么将如何影响未来A股、债市呢?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中美利差共出现4次显著收窄甚至倒挂,分别发生在2002年一季度到2004年二季度、2005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二季度和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一季度。从历史上看,中美利差的持续收窄往往会加大A股阶段性调整的压力,而中美利差如果领先于股市企稳,A股也会重回上涨行情,背后反映的是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反弹,这一行情特点在2016至2017年和2018年底至2019年初都曾上演。
债券市场方面,中美利差倒挂或多或少将导致跨境资金减配我国利率债,并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中美利差在2018年到2019年初出现的倒挂,曾经引起了较大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当时中美经济反向而行,利差大幅压缩,部分期限利差出现倒挂。最新数据显示,3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降至3.88万亿元,较2月的3.99万亿元降幅约为2.75%。
经济数据方面,中国3月CPI同比上升1.5%,前值0.9%;PPI同比上升8.3%,前值8.8%。通胀数据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因为猪肉价格跌了41%,3月CPI同比增幅依然扩大至1.5%。若剔除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3月份CPI同比涨幅将扩大至2.3%。
通胀上升,原因有两点:一是原油价格大幅拉升,带动汽油、柴油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局披露,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影响CPI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二是疫情复发导致多地封控措施趋严,以鲜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在囤货需求和供应偏紧的情况下超季节性上行。
3月PPI环比+1.1%,同比+8.3%(前值+8.8%),环比的走强,主要还是原油、煤炭、有色等大宗商品上涨,进而对PPI形成有力的支撑。本轮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带动全球煤炭需求增加,海外煤价迅速拉升导致进口煤价倒挂,我国煤炭进口数量回落,而国内稳增长诉求下,煤炭需求不减,库存再次吃紧,南方八省电厂煤炭可用天数降至15天以内,动力煤价格出现了大幅反弹。同时,原油、铜、铝等有色金属在低库存、俄乌冲突以及冶炼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下价格大幅上涨。
大宗商品涨价会对部分CPI分项直接产生影响,或导致部分CPI分项上行,但下游的需求以及猪肉价格走势也是决定CPI走势的重要因子,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较小,由于疫情仍未见到明确拐点,囤货需求和供应偏紧的问题持续存在,短期 CPI 食品项仍有上行空间,4 月 月 CPI 同比有望上行 2%。而美欧对俄罗斯能源制裁加码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预计4月份PPI环比仍将上涨,但在翘尾因素减弱影响下,同比涨幅可能与3月持平。
未来需要高度关注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风险,中美利差大幅缩小,未来价格型工具的操作空间将面临多重掣肘,后续数量型工具将成为主导结构性宽松的重要抓手,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超额续作来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是应有之义。
所以当前阶段,我们仍可逢低关注稳增长的主线,因为疫情已经影响到经济,预计后续政策将依据疫情动态变化情况,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因此,未来仍可逢低关注稳增长的机会,具体如基建、地产、建材、工程、钢铁、煤炭等主题。或者直接关注分红型主题基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
美联储要缩表,国内会降准还是降息?金融稳定基金如何影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