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出口被转移到越南?人民币贬值利好谁?谁受损?
日期:2022-05-10 11:20:20  来源:择尔裕金融

周一,海关总署公布了进出口数据显示,以美元口径计算(下文同),2022年1-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1%(前值1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2.5%(前值15.8%);进口同比增长7.1%(前值9.6%);进出口差额2129.3亿美元。

image001.png

从单月数据来看,4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为3.9%(前值14.7%);进口金额同比持平(前值-0.1%)。贸易差额为511.2亿美元。

image002.png

对于出口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因为核心出口城市疫情反复,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出口情况。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地区,而部分城市的管控让当地生产放缓,自然会使得出口规模下滑。

这一点可以从PMI指数中得出,4月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指数分别下滑了9.3%和5.1%,这证明了生产交货周期被延长。

image003.png

同时,4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转由前值11.2%,转为-0.1%,其中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8.6%、-0.2%、-5.1%和1.1%,而3月份分别为54.6%、7.1%、9.8%、15.5%。而上海制造业就是以汽车、医药、集成电路为主。

image004.png

另外,东南亚也承接了部分订单。我们可以看到4月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增速仅为1.9%(前值为10.5%)、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为0.9%(前值为22.2%)。而越南4月出口同比增加30.4%,达到了近11个月的新高。

再来看进口方面,本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持平,依然位于低位区间。支撑点主要是部分上游原材料进口增加,4月煤及褐煤、原油进口金额增速分别为102.3%、81.5%(前值为6.7%、36.0%)。但量是在下降的,这反映出疫情扰动下,企业生产活动降低,进口需求减少、以及疫情反复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滑。

image005.png

另外,机床进口数量同比下滑27.1%,反映出制造业景气度低迷。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数量同比下降22.9%,反映出居民消费较为低迷。在经济结构中,疫情对制造业和消费冲击最为明显,所以相关进口需求也走弱。

image006.png

需要担心越南及东南亚对于我国出口替代吗?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一季度越南经济发展迅猛,一季度GDP总量921.75亿,实际增速5.03%,预计全年增速超过6%-6.5%。有机构评估2022年越南经济增速可能达到8.8%。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一起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三个国家。

image007.png

越南海关总局公布,越南货物贸易一季度累计进出口总额达17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净增221.7亿美元),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增速相当高,约18-19%;放开疫情防控的三月份进出口673.7亿美元,环比上涨了38%。此外,服装制造业的出口势头强劲。

image008.png

此外,越南统计总局近日公布报告,胡志明市劳动者的平均月收入全国最高,为890万盾(约2480元),比上一季度增长36.5%,即240万盾(约670元)。由于廉价劳动力,外企们将目光瞄向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越南还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减掉百分之九十九的关税;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比如降低关税吸引外企在本国建工厂,带来了许多订单的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订单是国内企业主动转移到越南以规避防疫政策风险。

image009.png

但从历史数据来看,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与同期中国出口保持高景气并不矛盾,因此在适当关注出口结构性风险的同时,无需过度放大出口替代的担忧。以美国从东盟进口和美国从中国进口分别占同期美国总进口的份额观察中国和东盟在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变化,可以发现:

1、东盟占美国总进口的份额从2019年二季度以来便呈现上升趋势,疫情之后其所占份额的中枢明显抬升。具体来看,东盟所占份额从2019年月均8.3%左右的水平增至2021年的月均10.1%,涨幅约为1.8%;

2、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的回落。观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2019年月均占比18.1%,2021年月均占比17.9%,仅0.2%的变动幅度并不明显,且2021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说明来自东南亚的出口替代对于我国整个出口产业的影响有限;

3、今年3月,东盟对我国的出口替代效应已有所显现。美国从东盟进口的份额升至10.8%,为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而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则跌至16%,仅高于2020年3月水平。

image010.png

整体来看,由于国内供应链受到局部地区疫情的阶段性扰动,叠加东盟复工复产的推进,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开始在服装、家具等领域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替代。微观层面,包括中小企业订单外流、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面临毁单等现象则放大了市场对于出口替代的担忧。但替代效应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则表现并不明显。未来随着国内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逐步形成合力,以及局部地区疫情缓和、供应链逐步修复,我国出口增速或重回一定水平,并继续为GDP增长做出贡献。

贬值利于出口,究竟是利好谁?

4月以来,人民币出现了快速的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月初的6.35快速上行,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离)已经到达了6.776,调贬幅度超过了4000基点。

image011.png

中美利差的倒挂和疫情冲击对于资金、经济的扰动是快速贬值的主因,而且两大因素仍在发酵,所以贬值仍会继续,在2018年中美利差收窄中,人民币共贬值了6000基点,所以未来的高点或在7附近。

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若出口企业维持产品美元定价不变,则产品单价折算至人民币后金额上升,变相提价,在维持性价比基础上增厚营业收入。并且,由于我国轻工企业通常以产业集群形式聚集,原材料实现国内采购,汇率波动通常不会令成本承压(造纸除外),因此人民币贬值可直接改善企业毛利率。若出口企业维持人民币定价不变,则产品价格折算至美元后,实现变相调价,有助于出口企业提升竞争力,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

image012.png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越大的行业其受汇率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就越大。2018年人民币大幅贬值期间,集成电路、汽车、医疗器械、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出口同比增速提升幅度均大幅高于纺织服装行业。背后与东盟等国的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替代有关。

image013.png

人民币贬值对于需要进口原材料的行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石油、钢铁、有色等行业尤为“受伤”。假设海外原材料的外币定价保持不变,人民币的贬值使得进口相同数量的原材料需要支付的人民币成本上升,从而增加相关行业成本,挤压企业利润。2018年人民币大幅贬值期间,石油化工行业汇兑损失5.33亿元、化学制品行业汇兑损失13.45亿元、汽车行业汇兑损失12.89亿元、医药生物汇兑损失8.64亿元等,汇兑损失占净利润的比重约在0.5-3%之间。

image014.png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6.png

往期回顾:

节后首个交易日,军工为何上涨?受益政策反转地产怎么看?

为何而长阳?2800点便宜吗?

你参与3000点保卫战了吗?究竟谁在卖出?

市场为何看起来这么混乱?

在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寻找未来的投资主线

阅读 190.1w
转发 74.9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