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内部受到疫情冲击,外部受到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短期经济面临压力。特别是上海在4月实施疫情管控措施以来,经济短期压力较大。在当前形势下,要完成全年GDP5.5%的目标,必须推出更多有力政策措施。5月以来,各项政策正密集出台,日前国常会要求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房地产市场表现更弱,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7%,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9.5%。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0%。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调查失业率达到6.1%,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8.2%。
对此,5月25日,召开了重大的会议。在具体的稳增长细则上并未超越之前国常会给出的33项措施,所以看点不在于增量稳增长政策工具,而在于政策执行落地。
那么我们先看之前国常会提出6方面33项内容,从资金、项目两方面解读政策聚焦稳增长落实的具体措施。
1、资金方面约2.5万亿。包括税费、发债、贷款、担保四个主要资金来源,其中:税费包括增加退税1400亿元、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3200亿元、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共计5200亿元;发债包括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共计5000亿元;贷款包括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根据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相关内容,计作3400亿元)、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共计4900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按照1:1融资计作1万亿元。
2、具体方向上,刺激消费的政策集中在汽车和购房,方向上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汽车消费采取的是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而非此前预期的补贴,购房则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销售仍需关注政策落地情况;投资则提及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以及乡村建设,投向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我国曾分别在2009年与2015年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行购置税优惠政策,调减周期分为减50%和减25%两个阶段,期间对汽车消费需求刺激成效显著:1)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010年税率上调至7.5%;2)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率下调至5%,2017年上调至7.5%。
根据中汽协数据,2009-2010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3%/33%;2016-2017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6%/2%。历史上两轮汽车购置税减免规模约为170亿元和500亿元,2021年我国汽车购置税总额为3,520亿元,本次减征总额占比超过17%。我们认为,5月下旬开始,长三角地区疫情逐步收敛,复工达产与货运物流加速恢复,汽车产业链将受益于供应链修复,叠加减税拉动需求,汽车行业产销数据将明显改善。
从经济数据看,二季度在国内疫情影响之下,将出现年内GDP增速低点,三季度在基建投资带动下,预计GDP增速将显著改善。往后看,稳住经济大盘需要稳地产和扩基建,稳住经济大盘还需要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稳定。地产还要宽松,基建还要宽松,当然,货币也需要宽松。
财政方面,关注点不在于具体的政策形式,而在于财政力度。财政力度取决于能够有多大规模资金,用以平滑财政减收扩支带来的收支缺口。正因如此,关注财政增量工具,最终是关注财政有哪些增量方式,融得更多增量资金。而7月是缴税大月,流动性将季节性收紧,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在6月之前实施完毕,7月流动性将被动收紧。所以7月或有物别国债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6月底还会有降准降息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市场的机会仍然是稳增长和景气度两条主线,而稳增长主要集中在基建、煤炭、电力、农业等板块,景气度则主要集中在偏硬科技的新能源车、光伏、军工、风电等行业。因此在基金选择配置上,建议蓝筹与成长平衡配置,关注以上提到的相关主题基金,或持有以上板块较多的基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