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市场陷入了震荡,沪指在昨日站上3400点后,今日又震荡走低,虽然早盘在上游资源股的带动下创出了3424点新高,但个股却是出现大面积的回落。这表明了资金已经趋于谨慎,选择了逢高减仓的操作,而上游板块虽然受益产品涨价,中报业绩可能表现突出,但目前大宗商品普遍走弱的背景下,市场对上游板块的预期已经开始下降。因此冲高反而成了大资金的减仓机会。
同时,从技术上看,3400点仍然是沪指重要的压力线,后期的上涨突破,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配合,也就是形成放量,指数才有可能冲破3400到3500点这个成交密集区。当然目前上升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震荡之后仍是有可能继续往上走。
另外,昨日猪肉板块出现大面积的涨停,龙虎榜上国内机构参与度并不高,主要还是北向资金疯狂的买入,那么农业主题未来是否存在着机会呢?猪肉股还会继续往上冲吗?
我们先对猪肉价格这一波行情做下回顾:
第一阶段:拉锯下的转型(1-4月初)第一季度现货整体延续去年年末的弱势,处于低位震荡和僵持中,大体来看产能体现的是2021年第一季母猪存栏,从季节性来看,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即春节前消费旺季和节后达到低点。3月份底受到集团养殖场出栏计划的收缩,出现了小幅短期反弹外。消费来看,受疫情影响,整体消费仍是比较平淡。
第二阶段:踩踏式漫漫去化大肥路(4-5月)本阶段期货处于高升水的阶段,特别是远月合约,资金对猪周期的预期打的比较满,从2021年6月能繁母猪大幅去化对应今年4月生猪出栏,从大周期的角度看,正处于出栏转变的过程。现货来看,本阶段出现一段上涨,导火索是从广东禁运开始,南方养殖企业出现较集中的压栏现象,限制了短期的供应。虽然疫情影响全国消费,但是在南方压栏地区消费影响不大。
第三阶段:区域性缺猪带动全国普涨(5-6月)6月份山东生猪价格引领全国价格,由于山东地区出现缺猪现象,一方面是去年去产能的背景下,另一方面是去年冬季,山东地区受冬天疫病影响,区域的生猪存栏受损,这也是为什么和第二阶段相比,该地区价格上涨幅度高,当区域价差拉大,引发调运,率先带动东北地区,随后云贵川等低价区生猪也随之上涨使得全国全面普涨。消费方面,5月份开始全国疫情逐渐稳定,6月开始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做了调整,放松对疫情的管控,促进国内消费,从屠宰量也能看出来。
行业利润方面,2021年春节前达到高点,随后进入下行周期。由于本轮猪周期在产能受到不可抗力的损失,带来了历史以来最丰厚的养殖利润,引发价格剧烈的上涨,产能恢复的过程中高利润在高位持续了一年,这期间,养殖成本也不断攀升,直到2021年6月出现利润的下破,正式进入全行业亏损。虽然在3个月后在生猪价格快速反弹后,养殖利润回到盈亏平衡线,但是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引发对粮食的担忧预期,饲料成本再次创新高,养殖利润持续下滑。直到6月中旬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养殖利润逐渐回归平水以上。但是从上半年平均的养殖成本和生猪的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当前,在前期国储不断收储冻猪肉以及市场普遍预测6~9月生猪供应将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养殖户看涨情绪较为浓重。叠加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生猪收售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猪价强势背景下养殖户和压栏、二次育肥等情绪较高,屠企收购难度大,从供应端推动了生猪现货价格加速上涨,从而带动生猪期价。
预计下半年的养殖利润将整体处于平水以上,继续修复行业利润。下半年饲料端在没有特别大的天气影响下,上涨空间不大。整体价格将回到自身基本面上。从下半年产能来看,大体上仍处于去年产能收缩对应阶段。当前生猪期价的上涨主要受供应端的持续扰动所影响。
因此,猪肉甚至其他养殖板块,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已经较明显。投资者后期可考虑逢低去布局配置,如农业主题的基金主要配置还是养猪的企业。具体可以用择尔裕金融系统进行筛选,如下图:
最后,昨日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重要时刻!7月4日,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动,首批共有87只ETF产品纳入,分别是53只沪股通ETF,30只深股通ETF,4只港股通ETF。这意味着,北向资金和南下资金将会增加新的投资标的,A股ETF也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ETF中,投向A股的基金合计规模超500亿元,体现了境外市场对A股ETF的投资需求,未来互联互通有望为内地A股ETF引入多样化的增量资金。据统计,纳入的83只沪股通ETF和深股通ETF合计规模超过了6000亿元。
因此,A股下半年的机会会好于上半年,不管从基本面、宏观面、资金面来看,未来市场继续上涨的概率仍然较大。但是未来将更看重确定性,从近期的盘口特征看,5、6月份新能源车的领涨两市,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国常会“33条”中关于减免汽车购置税“600亿”的表述,其起到的效果无论是持续时间上还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上,也将更大。
尽管相关板块在近期已积累了较高涨幅,其在短暂回调后,整个板块的景气度仍存,资金一方面可能将流入板块内的二线龙头及低位未涨个股,另一方面,细分行业的龙头,特别是拥有自主可控技术的企业的配置价值将凸显,但整个板块最后的整体趋势将保持“强者恒强”的局面。
同样的随着疫情防控新方案的公布,线下消费及消费修复概念在近期也逐渐迎来强势。一方面,消费作为需求的终端,只有当消费实现实质性复苏后,经济的活力才能显现,刺激消费,对于当前的经济是必要之策;另一方面,在历次国内的经济复苏周期内,政策也在追求“确定性”,08年“4万亿”期间,之所以选择基建作为经济的主要拉升力量,还是考虑到海外经济衰退,出口难以刺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不足,而国内彼时城镇化率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有大量的缺口可投入,刺激基建,是“确定性”最高的选择。所以未来新能源还有机会,与此同时,消费主题的机会也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增加。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