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金融、经济数据,数据整体上偏弱,这导致了整个股市运行也较弱,不过央行及时下调了MLF的利率10个基点,或预示着20日的LPR或将会下调,特别是5年期的。因此,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板块又了资金抱团的方向,而宽松的货币环境也将继续利好中小盘个股的活跃,大盘则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大,未来或难有趋势性的机会。另外,充裕的流动性是直接利好债券市场的。
一、7月金融数据
我们先来看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561亿人民币,前值51700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人民币,前值28100亿人民币。M2货币供应同比12%,前值11.4%。
具体来看,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减少3191亿元,同比降幅为29.68%,创下新冠疫情以来当月新增最低。分项中新增人民币贷款40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03亿元;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为73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57亿元;新增外币贷款减少1137亿元,较6月多减少84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减少1059亿元。
另外,直接融资合计+2171亿元,同比少增1858亿元,其中企业债+734亿元,股票融资+1437亿元。政府债券+3998亿元,同比多增2178亿元,政府债今年发行节奏和去年存在错位,考虑到去年8月后的高基数,预计后续几个月政府债同比增量可能对社融形成拖累。
信贷方面,企业与居民需求均表现不佳。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同比少增4010亿元。企业贷款少增,短贷多减、中长期贷款少增,票据冲量。7月新增企业贷款2877亿元,同比少增1457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减969亿元、少增1478亿元、多增1365亿元。企业短贷、中长期贷款回落,票据冲量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
居民贷款方面,短贷多减,中长贷仍待改善。7月居民贷款增加1217亿元,同比少增2842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减少269亿元,同比多减354亿元,主因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主因停贷等信用事件冲击,居民担忧期房烂尾风险,打乱房地产销售复苏节奏,进而影响房地产信贷投放。
M2增速12%,M1增速6.7%,分别较上月上升了0.6、0.9个百分点,社融与M2趋势继今年5月后再次出现倒挂。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减少1.04万亿元,同比少减2700亿元。居民存款减少3380亿元,同比大幅少减1.02亿元。主因季节性因素和低基数效应。2)财政存款增加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因7月下旬国开基础设施基金、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已完成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释放基础货币,提振M2。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045亿元,同比少增1531亿元。因A股震荡行情,居民和企业存款搬家积极性不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意愿相对谨慎。
二、7月经济数据
分析完7月金融数据,我们继续看7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整体上超预期回落的。7月消费增长2.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5.7%,经济数据均超预期回落,其中投资回落幅度最大。
具体来看: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8%,预期4.6%,前值3.9%,较6月份回落0.1%。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制造业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主因还是疫情、外需放缓、高温等原因限制了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的空间。
1-7月固定资产投资5.7%,预期6.2%,前值6.1%,较1-6月回落0.4%,超预期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较6月回落2.4%,仍旧保持相对高景气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3%,较前值回落2.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9%,较前值回落1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8.2%,较前值回落7.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仍旧疲弱且进一步大幅下滑;基建投资持续发力,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1%,较上月回升0.9%,整体继续大幅回升。但是8月专项债使用完毕后,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后续基建资金来源不确定性较大,基建投资高增速持续性的不确定性增大。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预期5%,前值3.1%;较6月下降0.4%。一方面由于国内疫情再次反弹,消费活动有所放缓;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迟迟未能恢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等房地产相关消费仍旧乏力;仅汽车消费由于低基数效应保持较高增速。预计未来消费可能持续偏弱。
降息
最后,周一央行意外降息10bp,这是中美政策分化以来,中国首次在美国的加息周期中进行降息操作。结合当天公布的7月数据,地产成为经济走弱的重要症结:撇开地产投资不说,地产不稳直接拖累了工业生产,削弱了居民对于收入和消费的信心。稳地产无疑是下半年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MLF降息可能只是第一步,往后看8月20日LPR利率(尤其是5年期)下调的幅度可能会高于10bp。
7月低于预期的社融数据,缓和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的担忧,有利于成长风格占优——7月初以来的减量逆回购导致市场担心货币政策转向收紧,当前短端利率水平持续低位进一步放大了狭义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同时,当前海外通胀仍相对高位(美国CPI仍处8.5%的高位),而中国不具备大的通胀压力(中国CPI仅为2.7%),也能够继续强化“此消彼长”中国贴现率趋势下行的优势,有利于成长风格。
大盘走势上,我们认为下行空间有限。首先,海外紧缩缓和,同时国内疫情难有大规模爆发风险,台海摩擦进一步升级风险有限;从人民币汇率表现较强也可以看出,外部冲击风险有限。其次,7月金融与经济数据显示地产下行明显拖累经济增长,后续基建、地产放松等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和执行,增量政策托底是大概率。行业方向上,产业周期上行的新能源,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预期的计算机、电子、传媒、军工等仍然占优。因此基金选择上,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成长型基金,主题基金则可考虑新能源、高端制造等。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