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分化加大,主板以横盘震荡为主,而创业板则在新能源的持续大涨带动之下,本周上涨了3%左右,另外半导体占比较多的科创板近一周也陷入了调整,主板则主要受权重的拖累,比如银行、白酒、食品等。从公布的中报来看,新能源仍然是高景气行业,而其他行业则多数业绩一般,甚至现金流出现下降,因而成了资金卖出的对象。
另外,高位导致了各地限电,市场也开始炒作各种题材。那么限电究竟会否对市场以及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呢?
近期多地发布限电通知,上市公司公告限产家数也有所上升。例如,四川、合肥、浙江等南部城市已经发布“用电倡议书”等指导性文件,其中包含如“工业企业错峰用电”、“减少电梯使用率”等具体性措施,以“确保民生用电”、“让电于民、“确保不出现拉闸限电”为主要指导精神,通过社会协调等多种措施保障居民用电需求。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从8月1日至8月17日,有26家上市公司发布限产公告,占总体比重为0.6%,较7月的9家和0.2%有所上升,但是低于2021年9月的46家和1.1%。从地理范围上来看,此次限电或者节电的区域主要是水电大省和长江中下游受酷热天气影响的几个省份。从实施力度上来看,水电大省四川采取的是力度更大的限电停产措施,长江中下游省份采取的是鼓励有序用电的措施,号召工业企业节约用电、错峰用电。
去年8月份限电的原因主要是煤炭价格较高、火力发电量不足。去年6月-10月,动力煤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逐月上涨,从688.75上升到1078.00。而今年动力煤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总体在下行,并且7月环比6月下降0.53%。但从煤炭供应来看,25省供煤量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随着未来气温的回落,四川等地的电力供应缺口或将有所缓解,四川省的限电通知持续时间也仅为6天,受到限电影响的工业企业也能通过赶工的方式弥补前期影响。预计本轮限电对于工业生产的整体影响有限,远小于去年同期。
不过,本次限电预计对锂盐、工业硅、铜铝等产业链供需带来一定冲击。我国锂盐的主要生产地区为青海、四川和江西,根据相关测算,四川地区锂盐产能占到全国锂盐的30%、占比全球锂盐产能的20%。虽然本次四川停电6天,但是实际生产影响天数将远超这个数字。根据SMM数据,本次四川地区期望碳酸锂减产1120吨、氢氧化锂减产1690吨,分别占2022年7月全国相关产量的3%和8%。而下游需求的仍然维持高景气度。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新能源车产销当月产销量分别完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限电、检修叠加下游需求高景气,锂盐价格短期预计维持高位。
其次,根据相关数据,四川工业硅产量和产能占我国总产量的15%左右。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本次四川限电将导致44台硅炉无法正常运行,预计每日减产1350吨,直接减少工业硅产量8100吨,而考虑到检修、维护等时间,工业硅的减产可能超过一万吨。目前各硅料企业处于负库存状态,下游环节处于较高开工率;同时新增产能释放后不及市场预期,下游为维持生产供应,增加备货加剧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8月16日,四川的金属硅421报价20800元/吨,环比上个月提升14%;8月10日,全国多晶硅料均价299元/千克,环比上个月上升3.5%,继续创新高。
第三,根据相关报道,信息科技为四川省第一支柱产业,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在2019年突破万亿元,其中涉及PC、通讯设备等硬件制造贡献占比达到50%以上,京东方、因特尔、富士康,以及一系列台湾电子供应链重要企业也多选在成都一带。本次的限电将影响几乎全部硬件企业,目前台资的富士康、纬创和仁宝,内资的京东方、长虹、惠科以及外资的德州仪器、因特尔等都在为相关安排与四川政府进行交涉。部分工厂已经停电停产,后续限电如果进一步升级,电子元器件价格预计进一步上行。
最后,近日根据上海金属网,安徽限电加严,省内所有独立电炉已经停产,江苏南京、常州、南通等地也陆续接到限电通知,部分铜杆厂开始停炉保温。从下游需求来看,华东地区精铜杆产能约占全国的58%,江浙地区占比约38%,华东地区的限电预计对铜产业链下游带来较大冲击。电解铝整体供应较为宽松,下游加工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限电预计导致加工费用的提升,后续如果限电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对供需预计均带来冲击。
总的来看,随着9月份临近,气温会逐渐回落,高温干旱天气的减少将缓解居民空调用电的负荷,四川和长江中下游省份的用电压力会得到缓解。故而限电不会对下半年的GDP造成显著的影响。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来说最为关键的变量还是稳增长政策对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刺激效果,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提振效果。但部分产业链可能会受到影响,锂盐、硅料、电子器件以及铜、铝等预计受到影响较大。因为供应的减少,未来这些产品或有可能涨价,因此对于不是在四川的公司反而形成利好。
海外方面,美东时间8月17日周三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会议纪要一再强调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决心。他们进一步指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政策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会议纪要称:“与会者判断,FOMC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是,如果公众开始质疑美联储充分调整政策立场的决心,通胀上升可能变得根深蒂固。”“如果这种风险成为现实,将使把通胀恢复到2%的任务复杂化,并可能大幅增加这样做的经济成本。”
在评价当前经济活动时,与会美联储官员指出,相比去年的强劲增速,消费者支出、楼市活动、企业投资和制造业生产的增长都加速放慢。但劳动力市场仍强劲。支出和生产指标显示,二季度美国经济活动普遍疲软。多名与会者认为,部分经济领域、尤其是楼市的增长放缓体现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开始影响需求。
除了国内消费者支出受到疫情期间刺激政策逐步撤销、高通胀压制消费打击,美国经济还受到海外经济前景恶化、美元走强挫伤外部需求的影响。
与会者预计,今年下半年美国实际GDP将扩张,但多人预计,经济活动增速将低于趋势水平,因为金融环境收紧的影响会更强、更普遍。与会者认为,这种低于趋势水平的GDP增速将帮助减轻通胀的压力,为美联储持续达到通胀和就业目标奠定基础。
通胀方面,与会者认为,通胀仍处于不可接受的高水平,远高于联储目标。鉴于6月CPI处于高位,与会者指出,6月PCE通胀可能进一步增长。与会者进一步指出,通胀压力是普遍的,虽然最近汽油价格下跌可能有助于短期内降低整体通胀率,但石油和其他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可能无法作为通胀持续下行的依靠,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可能很快反弹。
总的来说,美国若8月CPI再度放缓,联储可能加息50个基点,但如果9月的下次会议前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过热、或通胀转而走高,仍可能加75个基点。所以海外市场在连续大涨之后很可能陷入调整,不过9月前仍可继续走强,但后期需要看美国的经济数据,如果加息放缓,欧美股市有望再上一台阶。而国内市场主要还是担忧疫情的反复,因此偏消费的股票目前仍然是低迷的,而新能源随着中报的披露,短线可能会继续走高。但随着中秋、国庆的临近,不排除连续大跌之后的消费个股出现较大反弹,毕竟消费股从估值上看当前还是有吸引力的,只是短期前景不明。因此,选择基金时,建议关注新能源、科技等成长型基金为主,而消费类基金短期可考虑定投,至于布局中长线,还需要等待。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