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在传言中大幅反弹,周末传言并没有兑现,因此一些的相关个股出现了回调,比如医药、医药,而市场一旦被激活之后,个股的活跃度很难下去,因此题材板块会走得更强,比如受益政策的体育露营、虚拟现实、教育基本延续了之前的上涨,同时受益产品涨价的金属、煤炭、锂电板块也是表现较强。
我们在周末中提到最近利好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最大的利好可能是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出台,因为这是给市场带来资金的利好。其他消息则更多是信心的提升。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4日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同日,配套文件紧锣密鼓齐出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证监会公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对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各类市场机构及其展业行为予以明确规范。此外,银保监会也同步公开《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并表示将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等因素,确定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
结合《意见》、《实施办法》、《公告》及相关政策,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进行解读。
(1)参与范围:在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2)账户开立:参加人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渠道,在信息平台开立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3)缴费上限: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人保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将适时调整缴费额度上限。后续若提高缴费额度,加大税收优惠,将有助于增强居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意愿,助力个人养老金账户发展。
(4)领取方式: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采取封闭运营的方式是希望引导居民享有个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收益,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5)税收优惠:采用EET模式,即缴费环节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环节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我们认为,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的下降,有助于提振中高收入参保人群意愿,激励更多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6)投资选择:参加人自主决定投资计划,包括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品种、投资金额等。投资选择的自主性加剧了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品种之间的竞争程度,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设计更兼备安全性与收益性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保障个人养老投资运作的稳健性,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居民个人养老的水平。
(7)销售适当性: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机构要以“销售适当性”为原则,依法了解参加人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好风险提示,不得主动向参加人推介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
个人养老金正式开闸有望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我们分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估计参加个人养老金的人数,平均的参与金额。计算得到三种不同假设下每年个人养老金的流入规模。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预计每年分别将流入1170亿元、2730亿元、5460亿元的资金。截止2021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为103.3万亿元。
同时,个人养老金的落地可以给公募基金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入。根据规定,纳入养老金投资范围的公募基金的范围比之前有所扩大。不仅包含目标型FOF,还包括其他基金。对于目标FOF的规则比较明晰,主要从规模层面做出了规定,对于其他基金,则要求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运作合规稳健且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
对个人而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出台,给个人提供了养老金的第三支柱,个人可以灵活自行投资,灵活度高,对于个税边际税率高于3%的人,可以减少个税的负担。具体而言,对于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6000元以上的人员,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将带动长线资金入市,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也将通过投资收益反哺个人养老金发展,提升对居民养老保障的服务能力。养老金融领域料将竞争激烈,公募基金、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保险机构将各显神通,券商近期也有数家头部机构通过个人养老金系统的测试验收,意味其可以申请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因此,这才是实实在在利好大盘。
考虑到近期市场不单只是价格出现了反弹,而且在上涨的过程中,量再次站上1万亿,这意味着市场的参与度和情绪在不断上升,这些都是较为正面的技术信号。站在当前时点,或许可以开始逐步乐观点了。而对于未来的机会上,或许可以从三季中寻找线索。
整理了各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公告之后的分析师点评报告,发现一级行业中的汽车、电力设备、美容护理、食品饮料,二级行业中的光伏设备、白酒、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通信设备、半导体、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等板块的业绩超预期公司的行业内市场占比和公司家数占比相对较高。
经济数据方面,2022年10月份,中国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同比增长-0.3%(Wind一致预期3.4%),9月为5.7%;进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0.7%(Wind一致预期0.3%),9月为0.3%;贸易差额为851.5亿美元。
分国别和地区来看,对出口拖累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是美国和欧盟。10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2.6%、-9.0%、3.8%、20.3%,其中对欧盟的出口增速继上个月大幅回落后本月又回落了15个百分点,其次是东盟回落了9.2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除短期疫情扰动国内生产外,主要原因还是海外需求偏弱叠加海外补库阶段性完成。
行业上看,汽车、成品油、稀土、船舶等商品出口增速仍然较高,家电、玩具、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前期增速较高的商品同比增速显著放缓。肥料、机电产品、铝材、钢材、通用机械设备等商品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跌入负增长。
进口方面,10月进口增速为-0.7%,伴随着出口增速的回落,进口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一方面是出口需求下降对国内生产景气的拖累;另一方面是10月国内散点疫情范围进一扩大对国内需求有拖累,10月国内制造业PMI再次落入收缩区间录得49.2%显示国内需求放缓。分国别和地区来看,中国对东盟维持了4.6%的正增长,但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速持续负增长状态。从进口商品来看,汽车进口单月增长显著,剩余原材料相关的肥料、原油、食用植物油、纸浆、成品油等进口增长亮眼,稀土、液晶平板显示模组、纺织纱线等商品进口下跌排序靠前,除汽车增长变化显著外,其余商品的结构特点近几个月均保持一致。
展望11月,出口方面,后续稳外贸政策叠加人民币贬值效应仍对出口有一定支撑,但在海外或已步入衰退周期叠加去年同期的高基数,11月出口增速读数或将继续回落。进口方面,在国内疫情的反复扰动加上地产端低迷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预计进口增速将随着国内需求的转弱有所回落。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虽然当下市场对疫情政策的最新动向仍有分歧,但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当下仍有不少处于低位的板块业绩有超预期的迹象,这些板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应到基金上,我们继续建议关注科技、新能源、军工、医疗等主题基金。
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尽管当前全国散点疫情频发,但随着股市表现的回暖,风险偏好的回升使得利率短期难改震荡,后续仍需关注更多经济基本面数据的披露,债券基金当前阶段仍可继续持有。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