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市场出现冲高回落走势,盘中的亮点就是新能源板块在持续的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了反弹,但全天保持上涨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锂电板块,其中宁德时代的大涨是创业板指实现收红的主因,而其他如储能、光伏、风电等行业则普遍较弱。新能源车链涨幅居前,我们认为主要还是11月份的进出数据大幅好于预期所推动。
沪指则因权重股的托累而全天表现较差,不过受益防疫政策优化的医药股全线大涨。存量资金的博弈是导致板块轮动极快的主因,如早上还在涨新能源,而中午新能源退潮涨食品饮料,到了尾盘因防控新十条不及预期,市场开始跳水,但受益的医药股全线暴涨。面对这种变化无常的电风扇行情,我们认为主要是当前政策并不明朗,主线还是围绕防疫展开,但防疫也仍存疑问,于是医药股涨得也不顺畅,新能源当前虽然调整较久,但市场仍存在着分歧,加上市场资金有限,存量的博弈导致了轮动加快。
不过,面对电风扇行情,我们还是建议保持定力,因为防疫政策的优化,决定了未来必将是放开,所以当前的回调将是较好的加仓食品饮料这个受益最直接的行业,消费场景的修复和成本压力的缓解对于2023年都是大概率事件,而结合当前的低基数,未来业绩弹性就会大,所以消费主题基金在当前将是较好的布局机会。
与此同时,12月6日,重要会议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在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重要调整之际召开,对判断下一步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具有关键意义,对于配置基金也十分有重要参考意义。因此,我们对此进行简单的解读。
1、本次会议强调明年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疫情防控政策的大方向已经确定。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将是“走出疫情”。尽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波折,但社会经济生活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的大局已定。
2、会议强调,2023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意味着在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扰动趋势性缓解后,国内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其中疫情影响消退后的消费修复将成为主动力,进而改变2022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明显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消费主题或是明年的投资主线。
3、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考虑到短期内疫情对宏观经济还可能存在一定扰动效应,房地产行业仍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明年宏观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这尤其会在上半年有明显体现,特别需要关注各地财政部门促消费的政策,同时也可能降息来托底地产,刺激消费,所以货币政策在上半年收紧的概率不大,因此对于未来的股市我们保持乐观。
4、本次会议未提及房地产,但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LPR报价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最早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1月落地。因此,明年上半年地产市场有望因此企稳,结束这个行业约两年的下行周期,所以地产主题基金可考虑逢低适当的配置。
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给我国出口带来明显不利影响。11月出口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超过出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是美欧经济衰退阴影渐浓,外需放缓。数据显示,11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降至48.0%,已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同时,11月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数全面降至荣枯平衡线以下。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来看,按美元计价,2022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下降9.5%(前值为-0.4%)。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增长-8.7%(前值为-0.3%);进口2262.5亿美元,增长-10.6%(前值为-0.7%);贸易顺差698.4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11月出口同比增长0.9%(前值为7%);进口同比下降1.1%(前值为6.8%);贸易顺差为4943.3亿元。
从9月份开始,外需走弱就一直是造成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中国出口增速开始下降,日本、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出口增速纷纷下滑,其中韩国出口增速已连续两个月为负(10月为-5.71%,11月为-13.95),越南出口增速由正转负(10月为10.88%,11月为-13.95%),全球贸易收缩态势明显。
具体来看,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出口持续回落,同比增速分别为-10.6%、-25.4%、-5.6%和-16.5%,前值为-9.0%、-12.6%、3.8%和-14.5%,其中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幅度更大。俄罗斯和东盟依然是11月份出口目的地中的主要亮点。虽然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增速下降,录得为17.89%,前值为34.6%,但仍维持两位数增长。地缘冲突导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与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关系恶化,俄罗斯对我国商品依赖度较高。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为5.81%,前值为20.3%,降幅较大。
具体商品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出现较大下降,收录为-23.91%,前值为-7.58%。纺织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同比增速延续上月下降走势,录得-14.94%、-14.88%和-21.95%,前值为-9.05%、-16.93%和-17.91%。农产品和箱包出口同比增速收录为4.56%和12.2,前值为10.07%和19.7%。此外,机电产品中的汽车出口增速表现依然强劲,同比增速为89.2%,前值为128.86%,其中新能源汽车仍旧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主要亮点。今年汽车出口不仅仅得益于对欧洲国家的生产替代,更重要的是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提高了汽车出口竞争力。
从进口来看,主要由于11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多面扩散,国内工厂开工有所放缓,终端需求有所减弱,国内进口大幅下滑;此外,房地产市场仍旧偏弱,内需恢复较慢,国内进口需求恢复较慢。整体来看,短期由于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国内进口大幅下降;中期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国内稳地产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国内稳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国内需求将逐步回暖,对进口有一定的支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