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疫情“阵痛期”,如何看未来大A股走向?
日期:2022-12-20 14:51:08  来源:择尔裕金融

周一、周二的市场并有没因为经济工作会议的利好而走高,反而是受新冠感染人数的上升而重挫。其中,周一两市仅500来只股票飘红,其中教育、能源金融、汽车整车、一体化压铸等少量的板块上涨,其他板块普遍下跌,而新冠药物跌幅居前,主要还是因为随着药品供应的缓解,甚至有部分城市已经达到了疫情第一波高峰,所以到了兑现预期的时候。

image001.png

目前已经到了疫情的阵痛期,随着人数的增加,政策面并无实质性的利好,市场悲观情绪或短期内上升。但消费类个股明显抗跌,而且北京等部分城市的线下消费已经有所恢复,所以市场大概率会继续保持分化,受益疫情放宽的线下消费类个股有望保持活跃,而整个市场则受情绪影响保持相对弱势。那么未来会怎么走呢?我们可以从会议内容以及11月的经济情况来分析与预测。

对于未来,经济工作会议较2021年会议的边际上最大的变化在于,2021年会议认为来年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年份,而2022年会议认为来年是经济回升之年,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在此背景下,2023年收缩型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低。

此次会议将“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抓手,“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作为明年需要突出做好的工作。此外,本次会议也更加强调了“质的有效提升”,2023年国家对“量的合理增长”具有诉求,但并未放弃对“质”的追求,大水漫灌式的全面刺激仍然不是首选思路。

宏观政策方面,此次会议表态积极,2023年在2022年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此次会议没有再提“跨周期调节”,即2023年政策端将以逆周期调节为主。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如何保障地方财政的可持续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是财政工作的重点,这将仰仗中央财政的进一步支持,2023年财政加力还需要中央进一步加杠杆。货币政策方面,表述中性,“稳健”仍然是核心诉求。但结合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基调,我们认为2023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中偏松的基调,货币政策转向条件尚不具备,资金面的体感收紧也并非央行所希望看到的。

扩大内需方面,会议在政策基调上基本延续了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但从具体工作部署上来看,把扩内需放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消费作为内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从海外经验来看,消费的恢复不能仅依赖于疫情约束的放松,还需要来自居民收入端的切实改善。会议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变化情况来看,下滑最快的即为财产性收入,这和地产景气低迷不无关系,因而地产政策环境的改善,也是提振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的方式之一,会议特别指出对于消费的支持重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领域。

房地产方面,此次会议强调了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中之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是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核心诉求。“房住不炒”这个未来的总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让房地产“软着陆”是政府希望看到的。产业政策方面,此次会议着重强调了“发展和安全并举”,除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外,也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资本与反垄断方面,此次会议对平台经济的表态可谓发生了实质性转变,超出市场预期,平台经济或将迎来监管较为温和的发展新阶段。在民企方面,强调了国企民企的平等对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部分“国进民退”舆论纠偏,对民营企业家的担忧进行有力回应。

11月多重超预期压力对经济恢复构成制约,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压力有所加大,11月疫情优化措施实施初期,经济社会适应力稍显不足,工业、消费、出口、地产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具体来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5.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5.3%,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3%,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11.7%,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9.8%。

消费方面,受疫情反复拖累叠加去年高基数的影响,11月份社零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录得-5.9%,较上月大幅回落5.4个百分点。剔除1-4月数据后,5月以来消费累计同比有所回升,但一直到8月,消费累计同比仍才由负转正,且从修复的边际节奏来看,6-8月消费反弹动能已开始减弱,9月以来进一步减弱,11月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消费市场承压明显,修复节奏整体偏弱。往后来看,近期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国内人员流动约束基本解除,长期压制消费的因素迎来反转,但当前疫情仍面临大规模反弹的压力,导致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同时考虑到11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居民端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信心亦处于相对低位,预计冬春两季的消费难以强劲复苏。

image002.png

投资方面,11月基建投资单月同比从12.8%升至13.9%,当前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仍然较大,5000多亿专项债限额已于10月底基本发行完毕,前两批7399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于11月中旬完成投放,基建资金短期较为充裕,伴随项目逐步落地和去年同期低基数,11月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提升。

image003.png

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较前值下行0.7%至6.2%,创年内新低;分行业来看,出口占比较高的计算机电子、船舶制造等增速降幅较大。尽管8月以来受基建增速加速反弹和新增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拉动,制造业企业扩产意愿有所提振,8-9月投资增速维持高位,但在出口快速下行的背景下,10月、11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从边际修复节奏也能看出,10月以来制造业反弹动能明显减弱。在出口持续快速回落,内需不足以及企业盈利延续回落的背景下,预计12月至明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下行。

地产投资继续下行,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下跌19.9%,跌幅较上月扩大3.9个百分点。从边际修复节奏来看,11月投资端反弹动能再度边际减弱,累计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往后来看,房地产的底层逻辑出现了新变化,但预计地产销售仍在磨底阶段,地产投资大概率还在继续探底,地产修复料为一个慢变量。未来商品房销售回暖是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的前提,考虑到销售磨底的时间可能会较长,房地产投资大概率还在继续探底的过程中。

生产方面,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自前值5.0%回落至2.2%;季调环比录得-0.31%,亦较前值回落较多,且低于历史同期水平。11月受疫情多地频发和需求持续偏弱,拖累生产进一步回落,环比下降幅度远超历年同期水平。此外,11月核心CPI录得0.6%,持续维持低位,反映内需依然偏弱,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

分行业看,大多数行业生产放缓,高技术制造业当月同比增速大幅下降8.6pct至2.0%,是年内的最低水平。基建投资拉动下,机械制造业维持高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在所有行业中表现最好。受促消费政策退坡、消费收缩加剧、以及供应链冲击等供需因素拖累,汽车制造业生产大幅放缓,同比增速下降13.8pct至4.9%。

image004.png

总体上看,在外需加速回落和全国疫情反弹的影响下,11月经济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疫情冲击或导致短期内我国经济“阵痛”加剧,之后内生动能有望随着经济活动正常化增强。参考海外经验,主要经济体经济重启后供需两端均明显承压:在供给端,劳动短缺和供应链紊乱或加剧;在需求端,消费难以快速修复至疫前趋势水平。今年底到明年一二季度,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之后料将迎来显著反弹。

预计二季度经济向上修复的动能会明显加强,这取决于各地陆续度过疫情高峰期以及地产政策落地的见效情况,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会保持一定的韧性,地产投资对于经济的拖累或将收敛,而消费自明年二季度或者半年可能会迎来明显修复,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出口端持续承压可能会对制造业盈利修复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对于基金而言,中期仍可继续看好,但短期或因疫情的影响,存在着阵通期。所以短期内大盘大概率保持弱势震荡,而从经济数据以及经济工作会议来看,明年的消费或有较好的反转机会,故而消费基金仍可继续逢低布局。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营销数据宝.jpg

择尔裕基金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PC).png

16.png

往期回顾:

美联储首次转向,A股为何就涨消费?

11月金融数据公布,股基、债基怎么看?

市场预判了你的预判?电风扇行情下怎么配置基金?

防疫优化,买什么基金最优?

国内外利好叠加,年末吃饭行情?

阅读 152.3w
转发 59.8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