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一月社融怎么看?A股为何重回涨势?
日期:2023-02-13 17:16:37  来源:择尔裕金融

周一,市场迎来了反弹,沪指逼近3300点,但两市量能并没有因此大幅放大,故而盘面分化较严重。盘面上,酿酒、工程机械、美容护理、航空机场、装修建材、旅游酒店等偏消费和周期的个股涨幅居前,同时ChatGPT概念个股继续活跃,但也产生了内部分化。养殖、银行、港口航运、煤炭、石油等传统行业跌幅居前。

image001.png

对于周一市场的走强,我们认为主要是1月社融数据整体超预期所带动。而1月通胀数据相对较弱,也是相关的个股走弱的一个原因。具体来看,1月CPI环比+0.8%,同比+2.1%,前值1.8%,低于市场预期的2.3%。过年较早导致物价阶段升高,蔬果价格受冷冬影响显著上涨,猪肉价格显著回落形成对冲,整体带动CPI上行。

历史上春节发生在1月时,当月CPI环比涨幅往往较大。此外,受拉尼娜现象影响,1月气温下滑叠加春节备货需求上行,1月农业农村部28种重点监控蔬菜及7种重点监控水果价格环比上涨21.1%与7.9%。不过,猪肉价格仍持续下行,节前出栏压力大与消费恢复有限并存,1月CPI猪肉项环比下降10.8%,对CPI上行形成一定对冲。

image002.png

1月PPI环比-0.4%,同比-0.8%,前值-0.7%,PPI同比小幅回落,低于市场预期的-0.5%。一方面,感染高峰后紧接春节,农民工返乡较早,企业开工率和工业品需求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中枢下行,石化产业链价格普遍回落。11月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及欧洲暖冬影响,原油价格中枢显著回落,1月汽油、柴油均价均有所下滑,化工产业链价格普降。

image003.png

整体上,1月份的通胀数据中CPI走势与PPI走势的背离、包括CPI分项走势的背离,显示出上游大宗价格下行与下游春节消费修复的共同存在。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从外因来看,预计短期内大宗价格仍然难以突破震荡走弱的格局,这就意味着上游PPI仍将继续处于负增速区间。而从内因来看,内需修复的高度和节奏影响着CPI的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对国内复苏力度的预期可能是偏高的,短期内CPI虽有继续抬升的可能性,但是突破3%的概率依然较低。

同日,央行也公布了2023年1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1、M2同比增长12.6%,增速较12月末提升0.8个百分点;

2、M1同比增长6.7%,增速较12月末提升3个百分点;

3、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同比多增9227亿;

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98万亿,同比少增1959万亿,同比增速9.4%,较12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

一、信贷开门红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000亿元,同比多增9200亿。其中,中长期占比76.0%,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一般来说,在早春月份,信贷投放会明显前置,加之1月10日央行召开2023年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明确指导“靠前发力”,导致信贷投放节奏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以国有大行和优质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机构,信贷发力较为迅猛。具体来看:

1、对公贷款新增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短贷+1.51万亿元,同比多增5000亿元;票据贴现-4127亿元,同比少增5915亿元。对公贷款总量大幅多增,主要由对公中长期贡献,延续了去年4季度的趋势,预计主要与基建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有关,同时实际信贷投放较好预计也是票据贴现大幅压降的主要原因。

image004.png

2、零售贷款新增2572亿元,同比少增5858亿元,其中,短贷+341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虽然疫情放开后消费情况有所好转,部分银行也在消费贷有所发力,但消费需求还未完全恢复,预计后续有望持续向好;居民中长期贷款+2231亿元,同比少增5193元,居民端按揭贷款仍有压力,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销售数据仍然较弱和按揭提前还款,年初至今已有部分需求端政策出台,持续关注后续边际变化。

image005.png

3、非银贷款减少585亿元,同比少减832亿元。

二、社融有所放缓

1月社会融资规模59800亿元,同比少增1959亿元。社融存量规模350.9万亿,同比增速9.4%,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

分项看:(1)社融口径新增信贷49169亿元,同比多增6150亿元;(2)非标融资3485亿元,同比少增996亿元;(3)企业债券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增4352亿元;(4)企业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增475亿元;(5)政府债券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增1886亿元。

image006.png

整体上,1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的拖累,企业债券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贷款冲量的影响,考虑到企业债券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合计同比仍多增近9000亿元,再次印证政策发力下的企业需求复苏显著。政府债券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主要由于去年发行前置、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随着两会即将召开,若是今年财政赤字规模高于去年,介时政府债券今年下半年能够实现多增。

三、M2与M1剪刀差收窄

1月M2同比12.6%,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M1同比6.7%,较上月上升3.0个百分点。M2与M1剪刀差为5.9%,较去年12月末收窄2.2个百分点。造成M1增速大幅抬升的原因,可能与去年M1属于低基数效应有关,同比增速仅为-1.9%,新增规模-3.36万亿(与21年形成春节错位+疫情导致货币定期化严重),当时M2与M1增速剪刀差高达11.7%。若剔除春节错位带来的低基数效应影响,应采用2022年和2023年1月M1同比增速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约2.4%,与M2平均值的剪刀差为8.8%,较去年12月份反而扩大了0.7个百分点,这也与1月份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吻合。

image007.png

存款1月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4亿元。结构上,居民存款+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亿元,预计仍与资金从理财流入存款有关。对公存款-7155亿元,同比少减6845亿元。居民和对公存款较去年同期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今年春节早于去年、企业对员工薪酬福利发放有关。非银存款+1.01万亿元,同比多增1.19万亿元。财政存款+6828亿元,同比多增979亿元。

image008.png

四、对市场的判断

总体来讲,随着超预期的社融数据公布,全国“两会”前各地经济政策的落地和金融体系与国企改革的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情绪,“跨年行情”有望进入加速阶段。全年来看,在中国经济弱复苏背景之下,险资和外资等配置型资金将是今年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叠加海外经济“软着陆”概率显著上升,在经济温和回落而利率依然维持高位的环境之下,对于未来市场应该保持乐观。在基金配置上,可继续关注消费、医药、科技与新能源四大主题基金。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择尔裕基金研究中心撰写、择尔裕【智慧+】基金智能辅销系统App独家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择尔裕基金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PC).png

16.png

往期回顾:

政策真空期,市场短期或进入修整期

三大利空之下,A股开启PPT行情?

全面注册制到来,美联储加息进尾声

兔年首日高开低走,后期大盘怎么看?

兔年春节的那些事儿

阅读 142.7w
转发 55.97w